​奥巴马 "被捕" 只是前戏 AI 成美国政治 “新武器”(2)

2025-07-25 18:14  直新闻

2024年9月26日飓风"海伦妮"登陆美国佛罗里达州,正值2024美国总统大选进入白热化,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委员、特朗普的妇女投票组织联合创始人 艾米‧克莱默 发在社交平台上推文"这张照片深入脑海,令我心痛",收获百万关注,该图实为AI生成。

选举专家担忧,生成式 AI 技术可能被用于抹黑候选人、引导选民避开民意调查,削弱公众对竞选信息的信任。

AI 背后的美国权力博弈

当地时间 7 月 23 日,特朗普在华盛顿举行的人工智能峰会上

当地时间7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三项行政命令,公布了一份新的人工智能蓝图--《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旨在计划加速美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扫清监管与安全防护方面的障碍。特朗普抨击当前"觉醒AI模型"中强行植入拜登政府的"多元、公平与包容(DEI)"开发理念,声称这摧毁了美国AI产业的发展根基。他签署的"在联邦政府中防止觉醒AI"的新命令指出,联邦政府"有义务不为意识形态 (如DEI)议程而牺牲真实性和准确性",任何接受联邦资金支持的人工智能公司必须保持政治中立。

这一举措反映出 AI 技术与美国政治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一方面,政府试图通过行政命令对 AI 产业施加影响,引导 AI 技术朝着符合自身政治理念和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公司基于自身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路径,可能与政府的干预产生冲突。

当代著名法学家劳伦斯・莱西格指出,在美国,市场是最强势的规制因素,科技公司基于广告和流量的商业模式,在不经意间瓦解了经典民主政体有效运行的社会前提,即民众对重要事实分享共同认知。当人们生活在算法为自己定制的 "信息茧房" 中时,政治分裂和极化加剧,类似 2021 年 1 月 6 日美国国会骚乱事件那样的危机便可能再次发生。AI 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和民众认知模式发生深刻变化,这对美国传统政治体制中基于信息共享和理性辩论的权力制衡机制构成了严峻挑战。

从舆论生态的混乱到竞选规则的改变,再到政治权力与科技产业的博弈以及对政治体制权力制衡的冲击,AI 正全方位重塑美国政治格局。特朗普转发 "奥巴马被捕" AI 视频以及在 AI 峰会上的言行,只是 AI 影响美国政局的冰山一角。在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持续发展,美国政治将面临更多未知与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变化,不仅关乎美国自身的政治稳定与发展,也将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