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造黄谣失业抑郁离婚仅获道歉

2025-07-21 17:13  头条

广西女子被造黄谣,为揪出造谣者,她化身福尔摩斯,在网上"钓鱼"7个月,以教科书式的方法抓到了造谣者,却导致离婚、抑郁、丢工作、房子被法拍,获赔20万却没拿到一分钱,不少网友质疑:这真的值吗?

故事要从2022年7月的一个普通的清晨说起。

30岁的吴女士睡醒后拿起手机,发现有13个添加好友的申请。她一一通过后,就不断跳出"美女约吗?"的"开房"邀请信息。

吴女士没好气地骂回去后,一个人发来了一张截图,自己2018年在公园拍的个人照片上被配上"同城约炮,微信号XXXX"的字样,挂在境外成人平台的首页!

吴女士虽然很气愤却很冷静。她马上赶往派出所报案。

做笔录时,她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可民警看着全英文的境外平台界面,只能无奈告知:"跨国取证,难度太大。"

吴女士却没有放弃而是选择自己出击。

她找朋友注册了那个国外平台的账号,找到了造谣者的账号后,发现他的主页全是乱七八糟的内容。

吴女士将他账号内的内容全部截图,还进行录屏保存证据。

她还假装想认识,问对方要了微信号。

吴女士将要来微信号在网上一搜,竟在微博上找到个内容差不多的一个账号,她急忙锁定证据并做了公证。

国内国外两个平台,同一个微信号,所属者是黄某,定位还在广西南宁。

吴女士把证据公证后再报警,8月3日拿到了受案回执。

想揪出真人,得有身份证信息。

吴女士想,坐飞机、住酒店总得用身份证吧?于是她想到用约会的方法让黄某住酒店,从而取得他的身份证信息。

说干就干,她立马注册了个新微博,装作是个和黄某有同样爱好的女生,天天在圈子里"混脸熟",忍受着无比恶心与黄某聊天。

这"钓鱼"钓了7个月。

2023年5月8日,黄某终于约见面。

"去酒店开个房吧,发房间号给我。"吴女士这么回复。

确认黄某入住后,她立马打给警察。

几天后,警方拿到了造谣者黄某的身份信息。

吴女士这时就把录屏和受案回执甩了过去:"我知道你的联系方式和住址了,你跑不掉的。"

黄某秒怂,不仅道歉,还主动去派出所做了笔录。

黄某在派出所签下《治安调解协议书》,愿公开向吴女士及其家属道歉并赔偿20万元。

可离开派出所后,黄某却拒不履约。

2023年7月,南宁警方对黄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罚款500元的处罚。

然而,虽然法院曾经两次审判,但黄某除了在广西一报纸上发布道歉声明外,根本就不予赔偿,称自己根本没有赔偿能力。法院调查也未发现黄某名下账户内有可执行的财产。

除了一分钱没有拿到外,更可悲的是,吴女士付出了堪称惨重的代价。

公司同事对她指指点点,阴阳怪气,甚至有男同事认为她就是谣言里的那种人而调戏她。无法忍受的她不久把工作辞了。

丈夫也受到极大影响。他的同事也会议论这件事,婆家整个家族都不太舒服,两人渐渐承受不住,最后协议离婚。

因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还不起房贷,她之前买的房子也被法拍了。

吴女士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头发一把把掉,查出中度抑郁,很快就发展成重度抑郁,看病花了三四十万。

6月14日,吴女士在公园吞下大把安眠药。被路人发现送医救回后,她骗孩子说自己吃蘑菇中毒了。

这次自杀后,她反倒想通了:不能让孩子没妈。

她开始跑10公里,多晒太阳,见朋友。

7月17日,正好三年。吴女士交了新男友,学了新课程,眼里又有光了。

吴女士被造黄谣教科书式揪出造谣者,看似风光荣耀,可这不是教科书,这是血泪史!吴女士耗费3年时间、承受重大创伤,仅换来造谣者15天司法拘留,赔偿形同虚设。难怪有网友会问:"这值得吗?"

但吴女士仍然坚定地回答:"心被捅的伤口看不见,但我仍要让他付出代价!"--吴女士的坚持,本质上是对公义的信奉:当制度未能托底个体尊严时,勇气本身即是燎原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