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下半年有大涝吗?

2025-07-22 11:23  头条

今日迎来大暑节气,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不仅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也常与强降雨、台风等天气现象紧密相关。不少人关心:大暑的到来是否预示着下半年可能出现大涝?结合民间经验、气象预测及气候因素,我们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从民间流传的农谚来看,大暑的天气状况常被视为下半年降水趋势的"风向标"。有说法称"下半年降雨量大不大,就看大暑",其中蕴含着古人对气候规律的观察与总结。若大暑入节时出现打雷下雨的情况,往往预示着后续可能出现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甚至可能出现"野黄梅"(即倒黄梅天气),此时局部地区便有发生大涝的风险;反之,若大暑当天是晴好天气,则可能预兆接下来会出现长时间的少雨干旱,洪涝风险相对较低。这些农谚虽非绝对准确,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基于长期生活经验的参考视角。

从气象部门的专业预测来看,2025年夏季的降水格局已呈现出一些值得警惕的信号。据气象局发布的季节预测,今年夏季全国整体降水量较往年有所增多,其中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尤为突出,面临着较高的暴雨和洪水风险。预计大暑过后,南方的暴雨期仍将延续,华东、华南一带的降水量有可能突破常年平均水平,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大暴雨,进而引发局部洪涝灾害。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由于前期水位已处于偏高状态,叠加后续可能出现的降雨量激增,"大涝"风险相对较高,相关区域需提前加强防洪预警与应对准备。

而从宏观的气候因素来看,多种气候现象的相互作用也为下半年的降水趋势增添了复杂性。当前,我国正处于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的衰减期,这一气候背景容易导致我国降水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黄淮、江淮、东北南部等地区的降水量可能较常年偏多2-5成,增加了这些区域发生洪涝的可能性。同时,今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再叠加印度洋正偶极子效应的影响,可能会增强台风北上的概率,进一步加剧华南、华东沿海地区的暴雨风险。

不过,气象系统本身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上述分析仅为基于现有信息的趋势判断。具体到下半年是否会出现大涝,还需要密切关注后续天气变化以及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警信息。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应提高防灾意识,关注当地的降水和防汛通知,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则需加强监测预警、完善防汛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