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齐倩】目前距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仅剩不足两个月,他持续不断的关税威胁,已经让美国企业惴惴不安。美媒不久前报道称,美企正赶在特朗普上任前,忙于囤积中国进口商品。
11月26日,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在北京开幕。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此次链博会吸引了大批美企参加,而中美"脱钩"风险将成为讨论焦点之一。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可以在第三国重建供应链,因此中美未来可能"表面脱钩",实际上供应链"只会拉长"。
第二届链博会于11月26日至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主题是"链接世界,共创未来"。
据介绍,第二届链博会由供应链服务展区、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智能汽车链、清洁能源链和本次新设的先进制造链共同组成。数百家参展商在链博会上,通过全链条、生态化和场景化的方式,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其中许多企业是和自己的上下游伙伴共同来到链博会进行集中展示。
"与首届相比,第二届链博会国际化水平更高。"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日前表示,今年第二届链博会共有62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比首届增加20%,境外参展商占比从首届的26%提升到32%,参展国别近70个,其中欧美参展商占境外参展商的比重达到50%。
央视新闻
《南华早报》称,在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似乎迫在眉睫之际,本届链博会吸引了更多美国参与者。链博会被视作确认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探索各国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全球贸易动态,同时在紧迫挑战中确保关键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美媒《华尔街日报》本月早些时候报道称,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美国企业正在重拾他们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用过的策略,即在关税生效前囤积中国进口商品。同时,美企还在考虑其他应对措施,包括提高产品价格、转移供应链等。
对此,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经济高级分析师徐天辰认为,中美供应链只会"拉长"。
"从表面上看,它们确实在脱钩,中国越来越难以直接向美国出口最终产品。"徐天辰解释说,"但如果深入研究,我们就会发现第三国在采购中国原材料、在当地加工和向美国出口最终产品方面发挥着更为突出的作用。"他补充说,"中国制造"仍将不可动摇。
徐天辰称,中国可以在第三国重建供应链,和动辄手举关税大棒的美国来一场"打地鼠"游戏。
他指出:"供应链的规模和复杂性将压倒美国监管机构……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了脱钩的大部分成本,这意味着企业的运营成本更高,家庭的生活成本更高。"
第二届链博会在北京举行 新华社
报道提及,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发动贸易战,对价值约3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10%至25%的关税,包括机械、电子产品、家具和纺织品。
当时,许多中国制造商选择将业务迁往海外,以抵消来自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压力。越南、泰国和墨西哥等国家已成为主要的替代选择。与此同时,许多跨国公司为对冲风险,已经采用了"中国加一"战略,即在中国站稳脚跟的同时,在其他地区建立供应链。
竞选期间,特朗普誓言将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11月25日晚,特朗普威胁称,他将在明年1月20日,也就是上任首日立即签署一系列行政命令,其中一项是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所有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他还扬言将对来自中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
对于美国当选总统此举,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通过一份声明回应指出,关于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问题,中方认为,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
《华尔街日报》同样提醒称,特朗普首个任期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后,中国在美国进口中所占的份额已从2017年的22%下降到2023年的约14%。但是,中美之间不断上升的关税对于遏制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总体贸易逆差或中国的总体贸易顺差"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中国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目前美国也仍是中国商品的最大买家。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约4300亿美元的商品,其中电脑和电子类产品占了最大份额。
报道指出,关税不是由出口商支付,而是由进口产品的企业支付。经济学家表示,这些企业通常会通过提高价格,将大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一名美企代表谈及特朗普提议的关税时说:"我感觉我们受到了惩罚,我们在国内无处可逃。我们别无选择,真的,只能付钱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