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和友确认要撤场,餐饮造景时代落幕期将至?(2)

2025-02-25 09:56  头条

"人气稀少、闭店率高达80%、商户也频繁换血、经营状况一路下滑……2024年以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广州文和友闭店只是时间问题。"国艺中联总经理马通表示,文和友模式的本质是"重场景、重体验"的文化餐饮模式。广州文和友的"折戟",其实反映出一个核心问题:文化体验的复制性与本地化之间的矛盾。文和友在长沙的成功,靠的是对湖湘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场景化呈现,打造出一个充满烟火气和地域特色的"超级文和友"。然而,在广州,这种模式却遭遇了"文化体验消费错位"--岭南文化与湖湘文化截然不同,文和友的怀旧静态场景体验,无法与广州本地对于文化活跃又雅致的消费习惯产生共情。

"更关键的是,文和友模式的本身是'重资产',高昂的租金、奢华的装修、复杂的运营成本,都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如果不能快速实现盈利,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严重挑战。广州文和友项目恰恰在文化体验和市场接受度上都出现了问题,导致其高昂的成本无法通过营收覆盖,最终只能黯然退场。"马通说。

文和友模式走向何方

随着广州文和友正式歇业,目前以超级商业体形态存在的文和友,仅剩长沙文和友、深圳文和友。然而,深圳文和友在经历了2021年开业期的爆火后,也面临客流大量流失尴尬局面。尽管2023年底深圳文和友经过重新装修后改头换面归来,但后续的人气也大不如前,入驻商户更是锐减。不过,在广州、深圳相继折戟后,文和友在2025年再度发力。2025年1月底,文和友商管出品的文和友太原首店--钟楼街1990开启试营业。该店总建筑面积6966平方米,复刻了老太原柳巷、钟楼街、副食品市场、常青菜市场等当地上世纪90年代经典生活场景。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该商场并未引入文和友同名品牌餐饮店,文和友在官方微博、公众号也未曾为该店宣传。文和友总部相关负责人甚至表示,"钟楼街1990"只是其子公司协助参与策划、设计的项目,与文和友品牌并不无关系。

此外,2022年的南京文和友项目(当初预计总投资高达5亿元),也在2024年悄然变更为"金陵长乐坊项目",文和友将以股东身份参与金陵长乐坊的项目筹备,预计该项目将在2025年暑期正式开业。

文和友试图在外地复制长沙模式却困难重重,值得业界反思。

首先,文化融合的难度远超预期。文和友在外地扩张时,总想把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当地文化结合,但每次都差了那么一点火候。例如广州文和友,既想保留长沙的烟火气,又想融入广州的文化,结果两边都没抓住,消费者自然不买账。

其次,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超出了文和友的想象。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餐饮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消费者的选择太多,而文和友的高消费价格和逐渐消退的新鲜感,让它在市场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最后,模式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文和友的"重资产"模式,需要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流量和高转化率,才能覆盖高昂的成本。但目前的市场反馈显示,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重考验。

未来,文和友如何才能打破"走出长沙,步步维艰"的魔咒?马通建议,文和友需要在战略和模式上做出重大调整。

回归核心市场,深耕长沙文化。长沙是文和友的"大本营",它的模式是最成功的。未来,文和友可以进一步深耕长沙文化,不断优化和升级,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地标,让长沙文和友成为全国消费者心中的"文化美宴欢聚地"。

优化异地扩张策略,实现文化与市场的深度融合。文和友的对外扩张必须要在文化融合和市场定位上多下功夫。比如,深入研究当地文化,打造更有本地特色的场景和体验。同时,通过精准的市场调研,找到当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让文和友的文化体验与市场需求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