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美国不到24小时,另一路人马的行动引起关注

2025-02-12 10:31  头条

关税措施宣布后,特朗普等了三天,希望与中方展开对话,但他没等来电话,而是等到了中国的大规模关税反制措施。大年初七,中国财政部宣布,自2月10日起,对部分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包括煤炭、液化天然气、大排量汽车等关键产品,税率从10%至15%不等。这一反制的力度之大,让外界一片哗然。

当然,中国的回应不仅限于关税,中方明确表示,已将美方的关税措施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准备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中方此举向世界展示了立场坚定、行动果断,同时也向美国传递了一个信号:单边主义的施压行不通。

另一边,碰了壁的特朗普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当地时间2月4日,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美国邮政发布通知称,即日起暂停接收来自中国邮政和香港邮政的入境包裹,直至另行通知。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对中国反制措施的报复行动。尽管美国邮政没有提供暂停原因,但分析认为,这可能与特朗普日前宣布取消针对价值低于800美元进口商品的"最低限度"免税门槛有关。

此外,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还表示,在已经宣布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进口关税后,美国可能会对中国采取额外措施。他声称中国继续"欺骗和盗窃",但没有具体说明细节。这种模糊的指控反映了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强硬态度,但也暴露了其事实上缺乏实质性证据。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方对美方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加征关税的行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他强调,中方采取的措施是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必要之举,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施压威胁对中国行不通。林剑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通过平等磋商解决各自的关切,推动中美关系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欧盟的态度显然开始微妙转变。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必须采取"强硬"态度。她甚至提到,欧盟可以与中国达成协议,并扩大双方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事实上,这已是她近期第二次在对华关系问题上表现出相对缓和的态度。不难看出,欧盟已逐渐认识到,在面对美国的贸易霸权时,中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合作伙伴。

冯德莱恩的讲话表明,欧盟正在重新评估其全球战略。她指出,世界趋向于加强合作和高度全球化的观点已经过时,欧盟必须认识到全球政治的现实,努力开展利益交汇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关键供应链和新兴技术领域。这一转变反映了欧盟在面对中美博弈时的务实态度,也显示了其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努力。

然而,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仍存在分歧。一些欧盟官员在对华关系上展现出了"双重态度"。欧盟贸易专员塞夫科维奇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时表示,"有扩大我们与中国贸易和投资关系的空间",同时也指出,欧盟仍希望与特朗普政府在对华政策的一些方面进行合作。他还誓言继续抵制中国所谓的"工业过剩"。这种矛盾的态度反映了欧盟内部的复杂心态,既有对华合作的期待,也有对美国的依赖。因此,中欧贸易的后续走向,还得看其实际行动。

总的来说,目前中美贸易战可以说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且迅速,展现了强大的战略判断。美国的报复行动虽然雷厉风行,但其后果仍未可知,尤其是对自身经济的影响也值得关注。与此同时,欧盟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开始更倾向于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而不是盲目追随华盛顿的步伐。

未来,这场贸易博弈仍然充满变数。中国是否会根据美方后续行动进行进一步反制?美国是否会加大制裁力度?欧盟又是否会在贸易政策上作出更多调整?这些问题,仍需时间来解答。然而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面对霸权施压,不会轻易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