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台湾靶场都拆掉了,现在连靶场都没有,他就知道有些靶场如今都变成科学园区用地,甚至被卖掉,所以就跑到海边去打靶,"还跟人家吹牛说,我们结合海岸防备,所以在这边射击"。
栗正杰直言,现在台湾这些军人如果没有训练过,怎么去操作一些中高端精密武器性能?尤其现在的战争,武器越来越精密,越来越先进,训练所需的时间也势必会越来越长。
栗正杰断言,就算现在台军扎扎实实训练部队,台湾最少也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恢复基本的作战能力。
此前在8月3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台湾试图借由延长义务役和改善后备军人训练,以提升防御能力,但台湾年轻人并未对此积极响应。
台"国防部长"顾立雄6月在"立法院"承认,鉴于设备及教官不足,后备军人训练专业化的相关进度缓慢。报道称,台湾今年服兵役的人数不足,未能接受操作无人机、红隼反装甲火箭弹及"毒刺"导弹等新式训练。
文章还说,台军希望建立专业后备力量,以作为不到16万现役军人的后盾。现在所有2005年后出生的台湾男性均须服一年义务役,但台湾官员直言,教导后备军人和役男在战时补充前线部队计划的进度落后。
今年有6%的义务役男,即6936人服一年制兵役。多数学生会选择大学毕业后服役,即2005年出生的役男要到2027年才能接受全面训练。
有岛内专家认为,台军人力问题确实严重,但症结不是义务役或后备役,而是作为现役部队核心的志愿役人力严重不足。
造成志愿役人员流失率偏高的一大原因,正是为配合一年义务役与4个月军事训练役,基层部队过度劳苦。军方原本期待强化训练,反而造成志愿役人员大量流失。
一名退役将领指出,野战部队有固定训练周期,以往每一年半至两年一轮,配合一年期义务役重回部队,台"国防部"决定改为每年一次。
但整趟流程往往要半年以上,部队不断处在紧绷状态,基层干部压力超大。
同样的道理,义务役军事训练后期,分发到第一线主战部队"也是理想美好",实际上却造成基层更大负担,许多人因此决定退伍。但演训与战备不能因缺员而停止,责任便要由剩下的官兵分担,如此恶性循环,压力越来越重,让更多人不想留下来。
台军前海军舰长吕礼诗则质疑称,美媒这篇报道有"弦外之音",难道就因为美国有意见, "台湾的义务役役期要延长为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