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秋分了!刚看了日历,今年秋分特准--9月23日凌晨2点19分04秒交节,农历八月初二。这节气一到,白天黑夜就一般长了,过了这天,天儿眼见着黑得早、亮得晚,早晚温差能差出十好几度,出门不穿件薄外套准冻得打哆嗦。
说起秋分,老辈人早有讲究,最常提的就是"男怕秋分,女怕冬至"。别觉得是迷信,这都是过去农耕社会攒下的实在经验--秋分一到,就到了"三秋大忙"的时候,地里的玉米、晚稻要抢着收,冬小麦、油菜还得赶著种,男人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力,从早到晚泡在地里,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反观冬至,天寒地冻的,女人要忙着腌菜、做年货、缝棉衣,屋里屋外忙活,冷风吹着特容易受凉。
也正因秋分对男人来说这么关键,老辈才特意叮嘱:这节气里,3件事绝对别做,2件事一定要做好,顺着来才不遭罪。
先说说"3件事别碰",全是为了护着身子不受伤。
第一件,别过度劳累。秋分后天气转凉,咱身体里的"阳气"就像要"收摊儿"似的,慢慢往身体里缩,就等着养精蓄锐过冬。这时候要是硬扛着干重活--不管是地里收庄稼,还是工地上扛东西,或是办公室连轴转加班,阳气就得被迫"往外跑",耗得多了,不光当天累得站不住,等天冷了还容易腰酸腿疼,抵抗力也跟着降。就算赶农时、赶工作,也得匀着劲儿来,累了就歇10分钟,别硬撑。
第二件,别熬夜。现在人熬夜不稀奇,但秋分熬夜真不一样。刚说了,这时候阳气要收敛,夜里本是养阳气、藏精气的时候,你偏不睡觉,要么熬夜收庄稼,要么刷手机到半夜,阳气就得一直"撑着"帮你保持清醒,时间一长,抗寒能力准下降,夜里稍不注意就着凉感冒。而且老辈说"夜里11点到凌晨3点养肝胆",这时候不睡,肝胆也歇不了,时间久了准头晕心慌。哪怕农时再紧,也得保证睡够6个小时,身体养好了才能干活。
第三件,别一次喝太多水。秋分一到空气就干,嗓子眼总觉得发紧,尤其干活出汗后,恨不能抱着水壶猛灌。但你别忘喽,天凉了脾胃也"变懒"了,消化能力不如夏天。这时候猛灌一大杯水,脾胃来不及"处理",水就积在肚子里,不光胀得慌,还会越喝越渴。正确的喝法是"小口多次",一次喝两三口,隔半小时再喝,既解渴又不折腾脾胃。
再讲"2件事一定要做",简单还养人。
第一件,中午抽空眯一会儿。秋分后早上亮得晚,不少人天不亮就下地、上班,一上午忙下来,到了中午准犯困。这时候别硬扛,找个阴凉地儿眯15-30分钟--不用躺平,靠在椅子上闭会儿眼也行。一来能补补早上缺的觉,二来能让阳气"歇口气",下午干活、上班才有力气,也不容易因为疲劳出岔子。
第二件,早饭千万别不吃。天冷了不少人爱睡懒觉,起来慌慌张张就出门,早饭直接省了。但秋分后,早上的阳气刚要"往上冒",早饭就像给阳气"添把火",吃口热乎的--哪怕是一碗粥、一个馒头,脾胃能跟着动起来,气血也足,一整天都有精神。要是不吃早饭,不光上午饿得起不来劲,时间长了脾胃也得垮,干活没力气还容易生病。尤其农忙的人,早饭吃好了,才能扛住一上午的累。
其实这些讲究,说到底不是"折腾人",全是顺着秋分的节气来护身子。男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秋分要是把身子熬坏了,不光自己遭罪,家里的活儿也得耽误。明天就秋分了,把"3不做2要做"记在心里,自己照着做,也提醒家里的男人,顺顺利利过了这个秋,冬天才能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