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万元彩礼结婚发现女方亲属都是假的

2025-02-12 10:11  头条

2024年9月,安徽砀山警方接到一起令人震惊的报案:当地男子小李(化名)在支付28万元彩礼后,发现新婚妻子刘某的"家人"竟全是假扮的。这场以婚姻为名的诈骗,不仅让小李损失巨额钱财,更暴露了婚恋诈骗团伙的猖獗与隐蔽性。

案件经过:从"一见如故"到"人财两空"

虚假的"完美家庭"

小李经人介绍与刘某相识后,双方家庭迅速进入谈婚论嫁阶段。刘某的"父母"和"两个哥哥"在小李家人拜访时表现得极为热情,两家人相谈甚欢。为表诚意,小李家人当场支付了7万元见面礼。随后,刘某随小李返回砀山登记结婚,并收取21万元彩礼。由于刘某自称没有银行卡,小李还陪同她办理新卡并存入彩礼。

婚后异变与骗局败露

婚后,刘某以"暂不生育"为由拒绝同房,并逐渐疏远小李,最终提出离婚。在离婚诉讼过程中,小李发现刘某的"亲属"身份均为伪造,所谓的家人实为诈骗团伙成员假扮。警方调查显示,该团伙以金某、韩某为首,通过虚构刘某的家庭背景,利用大龄男性急于结婚的心理实施诈骗,共骗取28万元,其中20万元已被追回。

警方侦破:跨省追捕与犯罪链条

砀山警方通过追踪资金流向和嫌疑人行踪,在外省将金某、韩某等多名嫌疑人抓获。据供述,该团伙分工明确:金某等人负责物色目标并扮演"亲属",刘某则通过假结婚骗取彩礼,随后以"外出打工"为由脱身,等待离婚分割财产。此类骗局往往针对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利用传统婚俗中高额彩礼的漏洞实施犯罪。

类似案例频发:婚恋诈骗的多样手法

线上"恋人"与红包诈骗

砀山警方此前破获的多起案件中,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冒充女性,以"恋爱""见面"等名义索要小额红包,累计诈骗30余人2。更有甚者,男性嫌疑人冒充女性网恋,编造"怀孕打胎"等谎言,骗取受害人96万元。

跨省骗婚产业链

类似骗局并非孤例。例如,陕西榆林警方曾侦破一起涉案68万元的骗婚案,嫌疑人通过假结婚收取彩礼后迅速消失8。此类案件往往涉及多人协作,甚至形成跨省作案链条。

防骗警示:婚恋中的风险防范

核实身份与家庭背景

警方提醒,婚恋过程中需核实对方真实身份、婚姻状况及家庭成员信息,尤其是异地婚恋更应谨慎。可通过公安机关、社区等渠道验证证件真伪。

警惕高额财物索取

若对方短期内频繁以彩礼、见面礼等名义索要钱财,需提高警惕。建议分阶段支付彩礼,并保留转账凭证,避免现金交易。

及时报案与法律维权

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报警并固定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根据《刑法》规定,诈骗金额超50万元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追赃挽损的时效性至关重要。

结语

小李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是折射出婚恋市场中隐蔽的诈骗风险。从虚构亲属到伪造身份,诈骗手段不断升级,唯有增强法律意识与防范能力,才能避免"人财两空"的悲剧重演。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