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 专家谈中美经贸谈判三方面积极变化(2)

2025-05-16 17:34  第一财经

就关税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而言,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GDP或有超出此前该机构预测的可能性。关税暂停让双方从近乎双边贸易暂停的局面中得到了缓解。虽然关税水平仍较高,但暂停期可能会促使货物提前装运和生产。

"这意味着第二季度的中国GDP增长率可能会高于我们目前的跟踪预测(约4.5%),而此前预计第三季度GDP增长率将降至约4%,现在可能会暂时稳定在4%以上。"

澳新:今年7月和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是关键时间窗口

多数机构认为,当前中美双方关税的下降只是第一步,未来则需要关注通往达成第二阶段协议的关键窗口期。

例如,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就表示,预计中美两国将在大约一个月内就进一步缓和局势展开讨论,预计到2025年7月中旬美国债务上限临近,再加上价格压力,这将促使美国参与更多的贸易谈判。

该机构预计,接下来双边谈判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建立一个贸易谈判模板,可能会在下一轮或两轮谈判中公布;在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前达成协议(能更快解决问题),或者在2028年美国总统选举前达成一个更全面的协议。

杨宇霆也提及,中国出口商获得更长的缓冲期。2025年4月,中国对美出口下降14%,自美进口下降21%,中国的通胀下行趋势仍在持续,预计中国第二季度的贸易数据将保持强劲。然而,美国面临着不同的情况。该机构预计,由于本周美国CPI数据即将公布,关税传导至美国通胀数据的初步迹象将显现,预计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将上升0.3%,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将上升0.2%。

瑞银:中国GDP预测或改善、政策刺激加码力度或更温和

各界也颇为关注中美经贸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政策刺激的后续变化。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对记者表示,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意味着出口和经济增长所受冲击降低,但年内的额外政策刺激规模也可能更加温和。

就政策刺激前景而言,她预计,在下调后的对等关税背景下,在两会财政支持计划的基础上,财政赤字率可能只会再额外扩张不到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小于瑞银之前基准假设的1.5~2个百分点。财政刺激措施加码的出台时点或晚于该机构之前三季度初的预测。

额外的财政政策支持可用于几个方面,包括:减轻出口商和制造商受到的关税冲击;支持地方政府财政和基建支出;进一步扩大消费以旧换新,并推出新的支持措施;增加社保支出和对居民部门的补贴(包括育儿和生育补贴)。

货币政策或仍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该机构表示,鉴于4月房地产市场再次走弱,继续预计政府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去库存。在不确定性高企的情况下,继5月初降低政策利率10个基点(BP)后,预计央行将在2025年内再降息20BP~3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