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多地向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 是制度的裂缝还是监管的盲区?

2025-08-26 10:56  大河网

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老钱""救命钱",每一分都浸透着劳动者的汗水,连着千家万户的安稳。可偏偏有人,连这笔钱都敢动、都敢骗。山东两地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241万元,北京向服刑、死亡人员错发待遇近两千万元,吉林、山西等地也频频曝出类似问题--养老金"跑冒滴漏",漏的是钱,伤的却是民心,更拷问着制度与监管的成色。

说制度没设防?显然不是。从参保登记到待遇发放,养老保险体系有一套完整流程,可为啥还能让"死人领钱""犯人拿钱"?表面看是"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实则是制度衔接出了"缝隙",执行打了折扣、监管机制出了盲区。一边是民政部门的死亡登记数据,一边是社保部门的待遇发放系统,本该像齿轮一样精准咬合,结果成了"各管一摊"的"信息孤岛"。北京向284名服刑人员发钱,更是暴露了部门数据共享的"滞后症"--监狱系统的服刑信息没能及时同步到社保端,审核环节自然成了"睁眼瞎"。制度的生命力在衔接,一旦环节断了档,再完善的规定也会变成"纸老虎"。我们常说"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但当养老金的发放成了一场"数字游戏",甚至成了少数人钻空子的"财富密码",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管理疏忽,而是对公共信任的严重透支。

养老金发放漏洞频出,把锅全甩给制度?监管也难辞其咎。养老金发放涉及多部门、多环节,从社保经办到民政殡葬,从公安户籍到银行发放,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造成资金流失。山西那起"1岁工作"的案例,14处涂改的人事档案能层层过审,难道审核人员看不出破绽?说白了,是监管的"放大镜"没对准关键处,"责任心"打了折扣。审计发现25省2.83万名职工违规领5.19亿元,平均每人近2万元,这些钱不是一天两天领的,为啥没能早发现、早制止?要么是日常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是核查手段跟不上,拿着"旧地图"找"新问题",监管的"盲区"自然成了违规者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