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菲演习现尴尬一幕:退役舰艇自行沉没

2025-05-08 09:31  头条

本该被用作实弹打靶的菲律宾退役护卫舰"米格尔·马尔瓦尔"号竟在5月5日未挨一发炮弹便自行沉没,让美菲联合军演平空少了核心戏码。

菲律宾军方在4月底强行闯入铁线礁,最后碰了个大钉子;到了5月初,他们立刻又领着美国在靠近中国实际控制岛礁的海域摆出了阵势。

但每一次高调登场的结果,都以某种反讽的方式收场。

菲方"双线挑衅":海上拦截与国内立法并行

多次"碰瓷"对峙:从仁爱礁到铁线礁

菲律宾在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间,屡屡"突进"仁爱礁却在中国海警的近距离拦截下无功而返。

"马格巴努亚"号巡逻船又在2024年6月仙宾礁上演非法登陆,被中方依法驱赶。

同年12月,菲军总参谋长更亲自登上仁爱礁"坐滩"军舰导致海上对峙场面升温。

这些冲突经常发生,菲律宾方面通过跟随船只的媒体去拍摄"吓人的画面"以此获得外界的同情,不过要是仔细对比的话,就能发现有很明显的剪辑漏洞。

菲律宾在2025年4月28日说突袭铁线礁成功了。

没想到中国海警马上登上礁岛,升起了国旗,还扣留了6名非法登礁的人。

很多菲律宾媒体曾大肆宣扬"反着成功",但最终真相就在铁线礁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中展现出来了。

国内立法的"法理挟持"

菲律宾政府一方面在前线推船"碰瓷"另一方面在后台快马加鞭,试图用法律手段"稳固"其单方面主张。

菲国会在2024年2月通过《海洋区域法案》,竟然把黄岩岛和部分南沙群岛区域写进本国"主权范围"。

随后的6月,菲律宾又向联合国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想以国内法强行与国际公约"对接"。

不过中方外交部针锋相对地强调,南海仲裁案裁决无效,对菲方任何单边举措中方都"不接受、不承认"。

这场"法理之战",也折射出菲方在国际法知识与涉外能力上的局限。

美菲军演"意外"与协作脆弱的暴露

美菲于2025年4月22日开始搞的"肩并肩"军演他们自己宣称是"史上最大规模"的。

美菲一起投入大概1.4万人力,还把16个国家的观察员召集过来,在南海附近凑热闹。

外面的人一度把这举动说成是"对华威慑升级",不过那起意外沉船事件让美菲不对称合作里的真实问题给暴露出来了。

政治意图与现实落差

美方想要强化在亚太的规划布局,把菲律宾当作新的"睡莲基地"的一个关键部位,借助这种方式来分散部署军事力量,以便应对解放军或许会采取的反介入策略。

菲律宾就期盼着依靠美国来为自己撑腰打气,不断地提升在南海的影响力。

不过菲律宾国内的政治状况不是很稳定,导致菲律宾的外交立场总是来回改变。

靶船沉没与菲方军力短板

那艘退了役的护卫舰"米格尔·马尔瓦尔"号,在5月5日演练还没开始,就自己沉到水里去了。

这事儿让美国方面觉得很没面子,与此同时也让菲律宾军方那些装备老化的问题,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

有些菲律宾的媒体,甚至还笑话他们自己的海军,说看起来挺热闹的,实际上啥都没有。

虽然美国那边后来声明说,部分实弹项目不会受影响,可是老百姓和舆论早就对菲律宾的军事能力有意见了。

美国战略考量与盟友局限

现在美国在亚太地区不断增加军事力量的存在,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在发生冲突时不容易一下子全被消灭掉。

不过菲律宾所处的位置很重要,但是它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都没办法长久地支持那种大型的军事部署。

要是美军真的在亚太地区参与到竞争当中,菲律宾能不能稳定好国内的局势,敢不敢去承担更多的风险,这些都是还没确定的事情。

中方反制:海警常态化与外交法理双线并举

遇到接二连三的挑衅行为,中方采取了既克制又坚定的态度,在前线由海警进行常规的执法工作。

而在后方,通过外交途径以及依据国际法来进行交涉,这两条线紧密配合,形成了坚实的合力。

解放军的战略定力

菲方多次自己把"解放军介入"这件事炒热起来,但中方一直都以理性回应作为主要基调,海上的纠纷主要是由海警去进行执法行动在先,军队则保持着一种有威慑力的姿态。

通过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把美军频繁靠近侦察或者联合进行军演的信息向外面公开,牢牢地掌控着国际舆论的主导权。

这种冷静、镇定的处理方式,也让外界感受到了中方对于地区稳定的重视。

国际舆论场的真相之争

在剪辑、混淆法律概念、联手炒作的"三板斧"之下菲律宾试图包装出"受害者叙事",美国则挥舞"航行自由"大旗。

不过多国媒体与专家却在不断揭露种种矛盾之处。

受害者叙事"与碰撞视频的破绽

菲律宾老爱让外国媒体跟着船去拍摄,可BBC、路透社之类的机构后来查看中方的监控录像时,都明确指出菲律宾方面"故意制造对峙"。

这些对比的视频把摆拍或者擦撞的"角度"给暴露出来了,让菲律宾的宣传看上去到处都是漏洞,他们说自己是"弱势一方"也就越来越站不住脚了。

美式"航行自由"的双重标准

美国老是把"航行自由"挂在嘴上,可对南海沿岸国的主权方面的担忧却完全当作没听见。

按照国际法学者的分析来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确有无害通过以及在公海上航行自由的这种权利,不过美国的军舰和飞机闯进中国的领海,明显就不属于"合法的航行"。

东盟国家的观望

在这轮南海的紧张局势里,越南、马来西亚等这些国家,对于菲律宾那种很激进的姿态,要么选择不吭声,要么跟它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从侧面能看出来,地区里的国家一般都挺害怕大国之间发生对抗的,而且也不想随随便便就完全跟哪一方绑在一起。

也许就是因为这种比较谨慎的态度,所以菲律宾想要煽动地区来围堵中国的那种企图,并没有得到更多其他国家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