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欧委会准备的950亿欧元的进口产品清单,涵盖广泛的工业和农业产品等。其中包括价值105亿欧元(112.9亿美元)的飞机产品,如安全玻璃、轮胎和发动机部件等;103亿欧元(116.3亿美元)的汽车配件产品;20亿欧元(22.6亿美元)的汽车产品;13亿欧元(14.7亿美元)的酒类产品,譬如美国葡萄酒、波旁酒和威士忌;64亿欧元(72.2亿美元)的农业食品;5亿欧元(5.644亿美元)的渔业产品;72亿欧元(81.3亿美元)的电气设备;120亿欧元(135.5亿美元)的机械设备产品,如收割机和挤奶机;100亿欧元(113.1亿美元)的健康相关产品(非制药),如针头和导管;以及价值129亿欧元(145.9亿美元)的塑料制品,其中包括一系列聚合物,如聚苯乙烯和醋酸纤维等。
欧盟的声明显示,欧委会将在6月底或7月初制定最终的产品清单。
此前特朗普政府将所谓"对等关税"的开始时间推迟90天至7月8日,因而美欧双方的胶着期也就在这一阶段之内。
除了关税之外,欧盟手中还有"服务贸易"这张牌。据新华社报道,欧盟在服务贸易领域对美存在约1000亿欧元逆差,美国科技巨头约有30%的利润来自欧盟市场。
欧委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曾表示,欧盟准备动用"一切贸易防御手段"。
此前欧盟多位官员也表示,欧盟可以考虑使用反胁迫工具。2023年生效的欧盟反胁迫工具允许欧盟对经济胁迫行为实施反制裁,包括限制贸易与服务,以及限制某些知识产权、外国直接投资和公共采购准入。比如欧盟可以阻止外国直接投资或限制银行、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集团的市场准入。不过,该工具的使用有严格限制。
冯德莱恩还曾表示,如果谈判失败,可能对美欧之间的服务贸易征收关税,例如对"数字服务的广告收入征税"。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张龙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欧盟最终决定对美国的数字服务尤其是广告收入征收关税或类似的数字税,将给美国科技企业带来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谷歌、Meta、亚马逊等公司高度依赖欧洲市场的广告营收,此举不仅会直接增加它们在欧盟的合规与税务成本,还可能导致利润下滑、广告价格上升,进而削弱其市场竞争力。
他表示,此外,数字服务税也可能被美国视为"歧视性政策",从而引发报复性关税措施,进一步激化美欧在科技、贸易和监管方面的紧张关系,甚至波及更广泛的产业链合作。同时,美国科技企业可能因此加速业务本地化或向亚太等地分散布局,以规避潜在风险。
"至于欧盟内部能否就征收数字服务税达成一致,困难不小。"他解释道,一方面,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长期主张加强对大型跨国科技企业的监管与征税,认为这有助于提高税收公平性和数字主权;但另一方面,爱尔兰、荷兰、卢森堡等成员国出于本国利益考虑,更倾向维持现有宽松环境,以吸引数字企业投资。再加上欧盟税收政策通常需要全体成员国一致同意,使得统一推动该政策的政治成本极高。
张龙天表示,考虑到美欧贸易谈判目前处于敏感节点,此举也可能作为谈判杠杆被推动,尤其在关税问题未果的情况下,欧盟有动力在政治上寻求象征性的统一立场。因此,尽管难度很大,但欧盟如果可以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展现出更高程度的协调能力和战略意志,则将会推动其目前所处的局势向积极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