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湾仔警署
当菲律宾与越南代表在南海争议调解试点中,首次选择香港而非海牙时,某东南亚外交官感慨:"在这里,我们既能感受到国际规则的严谨,又能体会东方智慧的温情。"王毅外长将亲自为这场"和平之约"站台,传递出三重深意:其一,标志着中国从国际规则"参与者"向"供给者"的转身;其二,香港作为国家"涉外法治试验田"的功能得到国际认证。
其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具象化为可操作的国际治理机制。正如公约谈判中非盟代表所言:"当某些大国还在用制裁大棒制造裂痕时,中国提供的是一把缝合伤口的金针。"国际调解院的横空出世,对西方而言,其最受震撼的或许不是60国参与的规模,而是机制设计中暗藏的"去霸权化"基因--决策采用协商一致原则、调解员遴选注重法系平衡、明确排除政治势力干预。
这种"东方规制"与西方主导的司法霸权形成鲜明对照,以至于《金融时报》惊呼:"海牙迎来了最危险的竞争者。"最强的力量不是碾压,而是包容;最高的智慧不是征服,而是调和。当西方还在争论"修昔底德陷阱"是否不可避免时,东方已用60国的选择给出答案:和平之路,从来不止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