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保守派法官为何也同意罢免尹锡悦

2025-04-05 10:03  头条

4月4日,在中国人追思先辈、缅怀英烈的庄重时刻,韩国人却以一场总统弹劾案又一次抢占了全球的焦点。面对清明这一时节,韩国也在"追远"与"自省",只不过他们自省的结果,却是给自个家总统尹锡悦送上了"政治葬礼"。

4日上午11点22分,在距离去年12月3日宣布戒严122天后,韩国宪法法院8名宪法法官克服了党派压力,由代理院长文炯培宣读了尹锡悦的判决书,对国会方提出的弹劾理由全部予以认可。

按照法院判决,尹锡悦发动紧急戒严触动军人进入国会违反宪法,认定逮捕政治界人士违法;同时,尹锡悦违法了宪法规定的军队统帅义务,他宣布紧急戒严也侵犯了国会议员审议表决权、不逮捕特权。因为构成"系统性违宪",包括三位保守派大法官在内的法官一致选择了对韩国伤害最小的8:0方案,对被告人尹锡悦进行弹劾,并且立即生效。

失去了总统宝座的尹锡悦依旧嘴硬,通过法律团队再次表示,宪法法院弹劾他的决定"完全是政治决定",但对结果又毫无办法,只能表示这一决定"令人遗憾且具有毁灭性"。而与尹锡悦一直站在一起的国民力量党,已是早早与他切割,表示"严肃对待宪法法院的决定并谦卑地接受",认下了这个跳脱总统的政治终局。

这一弹劾案,韩国宪法法院耗时了110天,经过11次辩论,到达成8名法官的全票通过,远超朴槿惠弹劾时的审理强度。韩国庆熙大学法学院教授丁泰镐表示,如果宪法法院不将尹锡悦的举措视为严重违宪行为,那今后总统在遭遇政治危机时,滥用紧急戒严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因而,这一判决可视作对韩国法治传统的一篇"清明祭文"。

法庭内折腾,法庭外同样如是。支持与反对弹劾的民众,犹如两股"对撞的洪流",在街头展开激烈的"政治对决"。

弹劾案宣判前,最新的民调显示60%民众支持罢免,34%反对,映射了韩国"保守-进步"阵营的长期对立。尹锡悦的强硬作风虽迎合部分保守派,但其动用军队镇压国会的行径,突破了民主社会的底线,最终连保守派法官也选择倒戈。

从光化门广场的万人集会到宪法法院旁听席4800:1的竞争率,民众以街头政治表达诉求,既是民主活力的体现,也暴露了代议制失效的危机。街头政治在韩国已成为日常,大韩民国的社会撕裂程度只增不减。

无论怎么撕裂,尹锡悦接下来的结局都将是深渊。而对韩国,却好似迎来了一次复苏与文化革新的契机。

根据宪法,韩国需在60日内举行大选。此次选举或将重构朝野格局:在野党需证明其非"为反对而反对",保守派则需反思如何平衡强权与法治。

人选之中,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前党首韩东勋以及该党议员安哲秀、紧急对策委员会委员长权宁世等,都是可能的对象。尤其李在明,一直是最热门的总统候选人,结果本是意气风发的他,却不想给尹锡悦弄得满身骚,官司缠身,还在等待3月26日的政治命运裁决。

如同世界所见,韩国的总统,始终是一份高危的工作。总统不得善终的"青瓦台魔咒",一直附体于韩国政坛之上。自1987年民主化以来,历任总统或入狱、或自杀、或遭弹劾,无一人全身而退。尹锡悦自然知晓其中风险,但即便他费尽心机地将总统府从青瓦台搬到龙山国防部大楼,一样面临弹劾滚蛋的下场,甚至可能还要面临比朴槿惠更高的刑罚。足够黑色幽默。

其中困局,少不了权力与财阀的共生顽疾。尹锡悦弹劾案中,检方披露其曾秘密会晤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商讨"戒严期间稳定经济秩序"方案。此举暴露韩国政商勾结的传统:总统需财阀支持竞选,财阀需总统政策庇护,最终形成"权力-资本"的腐败闭环。即便尹锡悦下台,继任者仍难跳出这一结构性困局。

其二是地域主义和政治复仇的恶性循环。韩国政治长期被"湖南全罗道vs岭南庆尚道"的地域对立撕裂。尹锡悦作为庆尚道出身保守派,上台后立即停止对前总统文在寅(湖南派)的司法调查,转而全力清算共同民主党;而在野党则借弹劾案反扑,形成"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复仇链条。

还有总统制与检察权的"双头毒蛇"制度性缺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韩国总统集行政权、检察指挥权于一身的设计,使其极易沦为"帝王式总统"。尹锡悦曾任检察总长,深谙利用检察权打击政敌之道:其任内以"反腐"为名起诉在野党议员167人,远超历届政府。其发动戒严令的动机,正是为压制反对派对其家族贪腐指控的调查,这种"以暴制暴"的逻辑,恰是前总统李明博、朴槿惠权力斗争模式的翻版。而他的倒台,看似是宪政胜利,实则是延续了"权力巅峰即深渊"的诅咒。

因而,宪法法院虽能罢免总统,却无力改革"检察共和国"的积弊。因而韩国的总统,就是五年一换的政治把戏。

从另一角度来看,韩国文化上素来以"偷"立国,不愿低头仰望古老邻邦、承认昔日藩属国地位,索性有组织、有计划地"文化偷窃"了数百项文化,先抢了端午,又觊觎春节,不知此次宣判是否也盯上了清明?

只是尹锡悦的罢免,虽如清明骤雨,涤荡了表面污垢,却难撼动韩国政治盘根错节的病根。若不能破除财阀干政、地域对立与制度性复仇等诸多困局,今日尹锡悦的结局,也不过是明日新总统悲剧的序幕。

韩国的真正"清明",不在于罢黜某位总统,而在于重建一个权力谦抑、法治至上、和解共生的政治生态--这条路,远比弹劾一位总统漫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