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冬季第三个节气,大雪不仅是干支历法中仲冬时节开启的标志,更承载着古人对气候规律的经验总结与农耕生活的实践指引。民间流传的"上午大雪冷飕飕,下午大雪暖烘烘"俗语,历经千年口耳相传,成为大众感知节气与气候关联的通俗载体,而每年大雪节气的具体时空定位、冬季整体气温走势,更是关乎民众生活安排、农耕生产规划的重要议题。

一、俗语溯源:古人对节气与气候的经验凝练
"上午大雪冷飕飕,下午大雪暖烘烘"并非主观臆断的气候传言,而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观察中,基于节气交节时间与气温体感关联形成的经验总结,其核心逻辑围绕大雪节气交节时段的差异,映射冬季气候的潜在特征,背后蕴含着朴素的自然认知智慧。
从俗语字面含义与形成逻辑来看,其核心指向大雪节气交节时刻的时段属性对气候体感的影响。古人认为,大雪节气作为气温骤降、降雪概率显著提升的关键节点,交节时间落在上午或下午,会带来不同的温度感知与冬季气候预判倾向。若大雪节气在上午交节,此时太阳尚未充分照射大地,地面热量累积不足,节气交替带来的冷空气活动易快速渗透,叠加冬季本身的低温基底,会让人体明显感受到寒意加剧,故而形成"冷飕飕"的体感认知,且这种情况往往被古人预判为冬季整体偏寒的信号,提示后续需做好严寒防护与物资储备。
反之,若大雪节气在下午或夜间交节,经过全天太阳照射,地面已积累一定热量,即便节气交替触发冷空气活动,地面余热也能在短时间内缓冲降温幅度,不会让人产生极致的寒冷体感,甚至雪花飘落的静谧场景还会带来心理层面的温和感知,便有了"暖烘烘"的通俗表述,这种情况通常被解读为冬季整体气温相对平缓,严寒程度较弱。

二、2025年大雪节气精准定位:时空维度的节气坐标
(一)2025年大雪节气的时间定位
根据天文历法推算与国家气象部门的精准测算,2025年大雪节气的交节时刻为公历12月7日,对应农历乙巳年十一月初八。从交节时段来看,本次大雪节气交节落在当日下午,符合俗语中"下午大雪暖烘烘"的时段条件,结合传统经验认知,这一交节时段暗示2025-2026年冬季整体气温大概率不会出现极端严寒,气温波动相对平缓,严寒持续时长或短于常年偏寒年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雪节气的时间定位遵循严格的天文历法规则,以太阳到达黄经255°的时刻为精准交节节点,每年公历日期通常在12月6日至8日之间波动,农历日期则随干支纪年变化而调整,其时间精度的背后,是古人对天文运行规律的精准观测与现代天文历法的科学传承,也为气候监测与节气文化传承提供了稳定的时间基准。同时,大雪节气的命名并非指代当日必定降雪,而是标志着"至此而雪盛也",意味着从这一节气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进一步降至0℃以下,降雪范围将逐步扩大、降雪概率显著提升,是冬季气候特征愈发鲜明的重要信号。

三、2025-2026年冬季气候趋势科学预判:今年冬天会很冷吗?
结合"上午大雪冷飕飕,下午大雪暖烘烘"的传统经验,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权威气象预测数据,2025-2026年冬季全国整体气候呈现"气温分区分化、降水北多南少"的特征,整体无极端严寒现象,不同区域气温走势差异显著。
(一)气温整体趋势:大部接近常年或偏高,局部偏低
从具体区域来看,气温偏高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南部、华东大部、华中大部、西南地区西部、西北地区西部、西藏、新疆南部等地,其中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青海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这些区域冬季整体温暖,严寒时段短、强度弱,民众无需过度准备厚重保暖物资,日常生活受严寒影响较小。
气温偏低区域则为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东北地区大部、华南西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新疆北部等地,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偏低1~2℃,这些区域冬季相对寒冷,降雪较多,需重点做好严寒防护,尤其是户外作业、农耕生产需提前应对低温冻害风险,但即便如此,偏低幅度仍在正常气候波动范围内,未达到极端严寒水平,无需过度恐慌。

(二)降水分布特征:北多南少,局部偏多明显
北方降水偏多区域主要包括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东北地区大部、西南地区东北部、西北地区东部、新疆北部等地,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黑龙江北部、陕西西部、甘肃中东部、青海东北部、宁夏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这些区域冬季降雪量充足,积雪覆盖范围广,一方面能为土壤保墒,为来年春季农作物生长储备水分,契合"大雪降雪,丰年之兆"的传统认知;另一方面需注意积雪对交通出行、户外作业的影响,尤其是山区需防范暴雪引发的积雪掩埋、道路结冰等风险。
南方降水偏少区域涵盖上海、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东南部、湖南东部、广东东部、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这些区域冬季以晴好、干燥天气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轻微干旱,需注意森林防火、农田抗旱,民众日常生活需做好补水保湿,应对干燥气候带来的不适。

"上午大雪冷飕飕,下午大雪暖烘烘"的俗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气候认知遗产,它以通俗的表达传递着节气与气候的关联智慧,为我们感知冬季气候提供了传统视角;而2025年大雪节气的精准时空定位、2025-2026年冬季气候的科学预测,则依托现代天文历法与气象监测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精准、可落地的气候指引。二者结合可见,今年冬季全国整体气候平稳,无极端严寒,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仅北方局部区域相对寒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