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一周新增超9000例!日本进入流感大流行期

2025-10-19 09:58  头条

比新冠更容易被忽视的流感,正悄悄威胁着所有家庭健康。流感不是普通小感冒,而是能致命的大麻烦。

流感来袭,警报拉响

日本一周内新增流感病例超过9000例,已宣布多地中小学停课。很多人觉得这只是国外的新闻,跟我们没关系。但现实是,中国每年因流感导致的重症和死亡人数远超我们的想象。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2023-2024年度流感季,全国流感样病例报告数高达930多万,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和老年人。这个数字,比你身边的"普通感冒"可怕多了。

很多人以为流感就是发烧、咳嗽,休息几天就好。其实,真正的流感一旦发展成重症,可引发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脑炎,甚至因多器官衰竭而致死。《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明确指出,流感的危害远不止于"发烧几天那么简单"。

流感病毒,比你想象"狡猾"

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变异。你去年得过流感,不等于今年有免疫力。即使你打过疫苗,病毒变脸速度也可能让人体防线形同虚设。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显示,2024年春季全国流感病毒以甲型H1N1和乙型Victoria系为主,这两类毒株传播力极强。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孩子在学校一个打喷嚏,病毒能瞬间扩散到全班。很多家庭成员被带回病毒,一周之内全家中招。即使是成年人,感染流感后也可能高烧不退、全身酸痛,甚至引发并发症住院。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流感很容易成为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观点认为,普通人没必要太担心流感。实际情况远比小感冒严重。2022年《中国流感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流感导致的住院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死亡风险明显升高。"小毛病拖大病",流感的威胁绝不能掉以轻心。

你以为的流感"自愈",其实是误区

很多人对流感的最大误解,就是"多喝水、多休息就能好"。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单靠休息很难自愈。 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重症风险极高。儿童、老人、孕妇和慢性基础病患者,一旦出现高热、呼吸急促、持续呕吐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现实中,很多家庭因为误以为流感能自愈,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中国疾控中心明确建议:流感高危人群一旦感染,应在48小时内尽早用药。目前流感的特效药主要是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能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延误治疗,病毒快速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普通成年人也不能大意。流感病毒破坏呼吸道黏膜,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患病期间如果出现持续高烧、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应及时前往医院。盲目相信"抗病毒口服液"或"民间偏方",只会让病情加重。

流感疫苗,为什么总被忽视

很多人觉得流感疫苗没用,甚至害怕打疫苗会"带来副作用"。事实上,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风险。

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不是"打一次保护一辈子"。流感病毒变异太快,去年疫苗今年就可能失效。对儿童、老人、慢性基础病患者、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流感疫苗尤为重要。很多家长担心疫苗安全,其实目前我国上市的流感疫苗通过了严格审批,安全性有保障。

有些人觉得只要身体好、不出门就不用打疫苗。现实中,流感病毒可通过空气、物体表面、手部传播。即便只在家里,也难以完全隔绝病毒。不打疫苗,病毒来袭时毫无防护。

有观点质疑疫苗效果不高。事实上,即便疫苗无法百分百预防感染,但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如同雨天带伞,不能保证你不被淋湿,但能大大减少感冒的几率。

日常防护,这些细节决定你能否逃过流感

流感季节,日常防护比什么都重要。 勤洗手、戴口罩、开窗通风,是防流感的三大法宝。 学校、办公室、家里人多密闭环境,病毒传播速度极快。养成回家先洗手、外出戴口罩的习惯,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商场、游乐场。家有老人、小孩,做好防护很关键。发现身边有人出现发热、咳嗽时,保持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是最直接有效的保护方式。

生活中很多习惯容易忽视。比如,孩子用了的毛巾、玩具要勤洗勤消毒;成年人手部接触手机、门把手后要及时洗手。日常饮食要均衡,睡眠充足,提高自身免疫力。《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很多人喜欢用酒精喷雾清洁环境,但通风比消毒更重要。新鲜空气能稀释病毒浓度,降低感染风险。家里有人生病时,及时隔离,单独用餐,减少交叉感染。

流感大流行,别拿孩子和老人的健康开玩笑

日本此轮流感大流行,已出现大规模停课。对于学校、幼儿园来说,群体聚集极易引发爆发式传播。中国流感季节也常见校园流行,家长和老师绝不可掉以轻心。发现有发热、咳嗽症状的孩子,应立即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学。

老人和慢性病患者感染流感,重症和死亡风险极高。家里有高危人群,一旦有人出现流感症状,全家都要加强防护,尽早就医。很多家庭怕麻烦,觉得发烧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实际情况是,流感引发的并发症常常在高热后突然加重,极易延误救治。

流感大流行期,社区、医院、公共交通等场所都是易感人群聚集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错峰出行,避免在人多密闭空间久留。家里有条件的,可适当增加空气净化设备,降低室内病毒浓度。

一旦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精神萎靡、持续呕吐等症状,必须第一时间就医。 不要自行用药或盲目输液,正规医院能提供科学诊治和观察。

误区碰撞现实,防流感不能靠"侥幸心理"

很多人总觉得流感离自己很远。其实,病毒不会挑人。每个人都是易感人群。你不防护,病毒就会找上门。流感疫苗不是万能,但它是目前科学能提供的最好保护手段。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通风,这些细节能决定你是否中招。

中国每年流感相关死亡主要集中在儿童和老人。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对家人的健康极大忽视。预防流感,每一步都要做到位,不能有一丝懈怠。

别让流感成为下一个"沉默杀手"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更不是"熬一熬就过去的小病"。它隐藏在看似平常的咳嗽、发烧背后,可能随时引发重症甚至致命。日本的流感大流行警示我们,流感风险就在身边,防护不能靠运气。

每个人都应做到:及时接种流感疫苗,科学防护,发现疑似症状立即就医。 别让"无知"或"侥幸"让流感成为下一个沉默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