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节令,大寒才是一年冷的极致,我国民间就有"小寒不如大寒寒"的说法。
大寒,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是四季的终点,标志着一年周期的结束和新的循环的开始。古籍《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说:"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意思是说大寒时节,寒气达到极致,与小寒一同成为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俗话说:"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农历新年通常会在大寒期间或是之后不久到来,所以大寒期间家家户户都会非常的忙碌,人们会为即将到带来的春节做各种的准备工作,如扫屋除尘、张贴对联窗花、购买年货、杀年猪年鸡,有的地方还会磨豆腐、蒸馒头,在腊月歌谣中就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描述。
在农耕社会,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天气情况,但因古时没有天气预报,而大寒又是一年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所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而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大寒这一天的起始和特征对接下来的天气具有一定的指示和预测作用,我国民间就有"早大寒冻死牛,晚大寒暖烘烘"的说法,那今年大寒是"早"还是"晚"?又有怎样的预兆?我们一起看看农谚是怎么说的。
今年是"早大寒"还是"晚大寒"?
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大寒交节在每年的1月19日-21日之间,何来"早""晚"之说?虽然大寒节气的公历时间是固定,但大寒作为农历十二月的中气,具体交节的农历时间却是变化不固定的。
受闰月的影响,大寒有的年份交节在农历十二月的上旬,也就是腊月初一到初十之间;有的年份交节在中旬,为腊月十一到二十之间;而有的年份则交节在下旬,即腊月二十一到腊月最后一天。
今年大寒交节时节为1月20日,农历的腊月二十一,属于下旬,所以今年为"晚大寒"。还赶上了"闭眼大寒",在1月20日凌晨03点59分52秒就悄悄来了。
"早大寒冻死牛,晚大寒暖烘烘"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大寒节气来得早交节在农历十二月的上旬,那么预示这后继的天气会特别的寒冷,甚至连耐寒的牛都可能被冻死;而如果大寒节气交节在农历十二月的下旬,那么预示着接下来的天气会比较暖和,给人一种暖烘烘的感觉。
春节通常临近大寒,甚至有些年份,春节就在大寒节气中,所以大寒时节的天气对春节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今年属于晚大寒,除夕就在大寒节气内,按照农谚的说法,今年春节也会相对暖和一些。
除了上面这句,关于"大寒"的农谚还有很多,我们一起看看都说了啥: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大寒这一节气,如果天气并不如预期那样寒冷,即出现了相对温暖的天气,则预示着到了春分时节,天气可能并不会像通常那样变得温暖,反而可能出现气温偏低或倒春寒的现象。
大寒时节不冷,说明当年冬天冷空气的活跃并不频繁,但这并不意味着冷空气会就此消失。到了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开始回升,冷空气可能会再次变得活跃,从而导致春分时节天气偏冷或出现倒春寒。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大寒时节雨雪天气比较多,那么来年的农作物就会丰收,农民们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这里的"三白"通常指的是下三场大雪,但"三"并非确数,而是表示多次或大量的意思
"大寒天气寒,春耕忙不停":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大寒时节天气寒冷,那么来年的春天,农民们将会非常忙碌地进行耕种。这是因为寒冷的冬季有助于冻死病虫害,保持土壤水分,为来年的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大寒无雨雪,六月田开裂":大寒时节不但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段,还是雨雪最为频繁的时节,而这时的雨雪可以为土壤补充必要的水分。但如果大寒时节没有雨雪,土壤中的水分储备就会不足,那么到了来年六月份,当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增时,农田就可能会因为缺水而干裂。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0号就是大寒了,按照民俗说法,今年是晚大寒,意味着今年春节会相对暖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