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公摊是福利还是套路?开发商"送面积"的数学魔术
从去年开始很多新房都在宣传"零公摊"。有的是改统计口径。比如湖南衡阳,改成按照"套内面积"计价。以前你花200万买一套100平的房子,单价是2万/平。现在改成套内面积计价,假设你的套内面积是80平,那么单价就变成了2万5。
广州的办法更高明,既然不能直接取消公摊,那就干脆送面积,吸引你来买房。早在23年,广州就出了个"容积率新规",以前,阳台、飘窗等半开敞空间,最多只能占房子套内面积的15%。新规把这个比例拉高到了20%,而且只需要付一半面积的钱。以前你买套100平的房子,扣除公摊实际只有85平,现在送你个大阳台,你的使用面积一下子变成了110平。去年广州更进一步,把送的比例提高到30%,相当于得房率从110%直接提升到了140%。
这样一顿操作,买房的觉得自己占到了便宜,开发商的楼盘价也守住了,新房市场价格也稳住了。看起来是多赢,但你能说这代表新房市场反弹好转了么?很显然并不是,市场要是真好起来了,开发商还会这么大方的送你面积吗?但对买房的人来说,尽管看起来新房没有降价,但实际上肯定比以前划算了。
政府神补刀!政策正在对二手房实施"精准爆破"
新房不仅在面积上围剿了二手房,国家的政策也开始偏向新房。住建部的"好房子"政策,直接从制度上抬高了新房的门槛。然后很多地方政府收储,对新房子的面积卡得很死,大多只收小户型,现在是用来做保租房,但如果以后能拿出来卖的配售房越来越多。那现在那些买小户型二手房的,以后怎么出手?所以政策上很清楚了,现在的二手房市场,已经变成了一场"优胜劣汰"的比赛,好地段、优质学区的房子,还有人接盘,成交价也相对抗跌;但90平以下,居住体验差的房子,只能靠不断降价,才能换来成交量。
所以现在,到底是捡漏二手房还是买新房赌未来?在这个变化飞快的市场里,你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表面的涨跌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