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美方,美方在会后公布的信息实际上也很有限,而且也是虚的多实的少。美国的谈判代表卢特尼克也只是简单重申落实日内瓦框架,对所谓的突破避而不谈。而且在谈判的最后阶段,美国挂头牌的谈判代表商务部长贝森特提前离席了,而卢特尼克似乎也流露出赶着结束谈判的焦虑。
那么这能说明什么?第一个说明了谈判未能最终达成美方的目的。第二说明谈判双方提出的条件都超出了对方的谈判代表所拿到的授权。正是因为超出了授权,所以再往下谈没法谈了。那怎么办?各自回去跟各自国家的政府汇报,然后再做决定。所以说这一轮谈判,应该说最终的结果是确定了下面怎么谈,谈什么、什么时间谈,然后双方各自回家汇报,等着更高层的拍板。
我看有些人把这次的谈判简单地描述成了"芯片换稀土",我觉得这个理解过于简单了。作为中美商贸磋商,我们恐怕要跟美国提出的问题很多,绝不仅仅是一个芯片的问题。而单纯的一个芯片也换不来所谓稀土出口的全面放开。
我们看到6月10号,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对华为的老总任正非的访谈。而在这篇访谈当中,任正非专门谈到了我们芯片的攻关问题。任正非讲到在中低端芯片上,我们是可以有机会的。中国数十上百家芯片公司都很努力。软件是卡不住脖子的,中国将来会有数百数千种操作系统,支持中国工业、农业、医疗等的进步。而对芯片技术本身,任正非表示,我们单芯片还是落后美国一代。我们用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用群计算补单芯片,在结果上也能达到实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