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0日,特朗普总统下令五角大楼对部分拉丁美洲贩毒集团使用军事力量的消息。
让该地区对美国军事干预的担忧再度升温。这一决定引发人们对美国重蹈门罗主义覆辙、重拾美洲军事霸权的警惕。
在拉丁美洲激起对外部干预的连锁警惕反应,即便在厄瓜多尔等近年饱受毒品战争之苦的国家也不例外。
十年前,奥巴马政府宣布门罗主义失效时,美国在拉美发动战争、政变和军事干预的时代似乎走向终结。
而今,这一外交政策基石似有复苏之势。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因境内贩毒集团被美方列为恐怖组织,成为潜在受影响最大的国家。
这种警惕源于美国在拉美长期干预留下的痛苦记忆。46岁的基多商人帕特里西奥・恩达拉虽支持强硬打击犯罪,却明确反对外国士兵在厄瓜多尔部署。
哥伦比亚参议员伊万・塞佩达直言:"这类干预方案早已证明失败,甚至走到了尽头。"危地马拉学者费尔南多・冈萨雷斯・戴维森则指出,干预往往导致"巨大破坏",美国常将权力交给符合自身利益的腐败犯罪阶层。
历史上,美国在拉美的干预痕迹斑斑。1823年詹姆斯・门罗提出门罗主义时,美国尚无大规模干预实力,其早期特征是担忧欧洲干涉西半球。
但19世纪40年代,詹姆斯・K・波尔克总统援引该理论为美墨战争辩护,美国借此征服墨西哥大片土地,包括如今的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等州。这一结果与20世纪10年代美国对墨西哥的其他军事干预,共同塑造了墨西哥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
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申鲍姆周五明确拒绝美国在墨使用军事力量,排除任何形式的"入侵"。瓜达拉哈拉大学专家阿图罗・圣克鲁斯警告,美方军事行动将灾难性影响两国在移民和安全等问题上的合作。
1898年美西战争中,美国从西班牙夺取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巩固全球强国地位。1903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派军舰支持哥伦比亚分离主义者起义,助其建立巴拿马,并掌控"运河区"直至1999年巴拿马完全收回。
次年,罗斯福提出门罗主义推论,声称美国在美洲发现"不法行为"时可行使"警察权力",这极大增强了干预力度,且常以保护美国财产为由。
美军1906至1922年间三次干预古巴,1915至1934年占领海地建立亲美政府,1916至1924年占领多米尼加共和国以迫使其偿还美国债务,20世纪10至20年代多次登陆洪都拉斯,1912至1933年占领尼加拉瓜阻止他国修建运河。
冷战期间,美国干预方式转向支持政变,推翻危地马拉、巴西和智利的民选领导人,还因担忧共产主义势力,向多米尼加共和国、格林纳达等国派遣地面部队。
这些干预让拉美在主权问题上形成共识,近期该地区团结一致反对特朗普威胁收回巴拿马运河便是体现。坦普大学历史学家艾伦・麦克弗森指出:"拉丁美洲人将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定义为核心价值观之一。"
1989年冷战缓和后,美国仍干预巴拿马,推翻因贩毒被通缉的曼努埃尔・诺列加。对巴拿马人而言,这是"禁忌遗忘",需铭记逝去生命。
如今,这一干预或成美国对委内瑞拉行动的模板--美国将委内瑞拉领导人尼古拉斯・马杜罗的悬赏提至5000万美元,指控其与贩毒集团勾结。马杜罗周五回应称,美国试图制造战争,"任何敢惹马杜罗和委内瑞拉的人,都将被永远毁灭"。
对墨西哥、委内瑞拉等较大国家动武将打破先例,美国以往多干预中小国家以规避风险。但特朗普命令传出后,部分委内瑞拉反政府人士呼吁美军效仿1989年行动。
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专家克里斯托弗・萨巴蒂尼表示,特朗普此举触动了拉美对美国干预的历史性根深蒂固的神经,尽管历史上也存在党派游说美国介入的情况,但当下的警惕与反抗,仍是该地区对主权珍视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