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统一化,说到底是一场审美的"高级黑",是一种"审美霸凌"。领导说美就是美,这样的魔幻操作,本质上是一种"懒政美学"。这几年统一招牌闹出的闹剧是此起彼伏,在一些人脑子里,与其费心去规划有特色的商业街区,不如直接让整条街的招牌统一成黑白灰,既省事又"高级"--虽然这种高级感,普通老百姓可能欣赏不来。不得不说,某些部门的审美水平真是"稳定发挥"。至于商家品牌辨识度?消费者的视觉体验?不在考虑范围。
有些人高喊"优化营商环境",可骨子里还是有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思维,身为城市管理者,对市容市貌进行一定的规范管理并没有错,可就因为这份"官老爷"的傲气,规范、管理就走了调,变了味。要知道,规范不等于单调,管理更不是扼杀活力。牌匾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店铺的个性,本来就该各具特色吸引消费者以激发购买欲,连牌匾这样的细枝末节都要被管理,这样的社会还能有活力?难怪有网友讽刺说:下一步是不是连商家的笑容也得统一成"嘴角上扬15度"?
城市需要的是烟火气,而不是"死气"。与其折腾商家招牌,不如多想想怎么让街道活起来。把做这种"扯淡"规划的精力和时间,用来干点真正对群众有益处的事,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