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内部出现叛徒,中国带不动印度,最后关头,莫迪还是对美跪了

2025-05-18 19:19  头条

在中美5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互降115%关税后,国际社会终于松了一口气,全球贸易正快速的恢复,就连纳斯达克指数也收复了自4月2日以来的跌幅。而且中美之间还有芬太尼等诸多问题没有结果,所以外界普遍认为双方的第二场会谈将很快展开。然而中国在关税战中取得的胜利似乎给了印度一些"启发",总理莫迪又开始了他的神奇操作。

据彭博社消息,当地时间5月13日,印度政府对WTO发起申诉,希望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额外关税,以回应美国25%的钢铝税对印度造成76亿美元的损失。

然而印度之前可不是这个态度,上个月特朗普对中国加税的同时,也对威胁要对印度全商品征收26%的"对等关税"。在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之后,莫迪当时将姿态放的非常低,暗示可以通过快速谈判达成相关协议,例如将印度对美国的贸易关税差从13%降至4%,以换取特朗普对印度的关税豁免。

但中美的会谈结果似乎给了印度某种勇气,产生一种"中国能行我凭什么不行"的错觉,于是迅速转变态度,试图通过加税的方式逼迫美国对印度妥协。这番操作当场就给特朗普气笑了,中国能赢那是硬实力打出来的,美国不接受不行,但你印度有什么?

果不其然,两天之后,也就是5月15日,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印度已经提出对美国商品"零关税"方案,不再对美国收取任何关税。我们不知道这2天时间发生了什么,但这番表态意味着印度"抄作业"都没考及格。原因总结起来就4个字:能力不足。

印度一直自诩大国,早年间还试图借助美欧国家的力量帮助印度取代中国全球供应链的主导地位,印度政府也提出外资在印度建厂减免税收等一揽子优惠政策。然而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并非一日之功,人口红利、基础设施、人才引进和技术革新等等,中国用了数十年的时间从供应链底层一步一步的爬上主导全球供应链市场的地步。

印度虽然也想走中国人口红利的老路,但问题在于,印度的全民教育普及太差,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再加上政府政策不够稳定以及种姓制度的存在,都让印度无法涉足相关领域,美欧国家扶持了几年后也干脆放弃了印度,瞄准了下一个目标越南。

其实印度也清楚自身的弊病,但改革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作为绝对的投机主义者,印度更喜欢"赚快钱",所以这些进入印度的外资企业就成了"韭菜",不是被印度的政策剥削盈利,就是被冻结账务资产随便扣个罪名没收,中美英法德等全球知名国家企业都被坑过,慢慢的印度就成了资本投资的"禁地"。

所以说,中国能够硬刚美国获得关税战的胜利,本质还是国家实力够强,再加上美国此次"对等关税"的确惹了众怒,包括日本在内75个国家无人向美国妥协,孤立无援的美国才被迫签署退让协议。印度忽略了这期间的艰难过程,只看到了美国输掉关税战的结果,就想趁火打劫胁迫美国获利,只能说莫迪还是太小看特朗普了。

更有意思的来了,特朗普是一个很记仇的人,印度让他不痛快可不是道个歉就能结束的。据美媒CNBC报道,当地时间5月15日,特朗普对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发出"最后通牒",批评苹果计划将生产线从中国市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回美国建厂,而是和印度谈生产线合作。他还表示,自己待库克不薄,也容忍他在中国建厂,现在他决不允许苹果在印度建厂。

总的来说,印度这下是踢到铁板上了,特朗普打输了关税战本身就心情很不好,莫迪这是送上门的出气枕头。与其不自量力的效仿中国去占美国便宜,还不如多花点心思提升国内的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大国的名头不是吹嘘出来的,而是用实力自己赢回来的,希望印度能够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