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等不到中方签字,特朗普政府准备再对中国加税,美财长发出新威胁

2025-11-06 17:26  郑州广播电视报

迟迟等不到中方签字,特朗普政府准备再对中国加税,美财长发出新威胁,釜山峰会白谈一场?

据环球网报道,11月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一番表态让国际舆论哗然。这位美国财政主管公开宣称,若中方限制稀土出口,特朗普政府将再次对中国加征关税。这番狠话来得猝不及防,距离10月30日中美釜山峰会落幕仅过去三天,当时特朗普对峰会成果给出"满分十分打十二分"的超高评价,双方还确认了"休战"一年的共识,不少人以为中美经贸摩擦总算迎来喘息之机。

时间线梳理下来更显矛盾。10月下旬吉隆坡磋商铺路,紧接着釜山峰会达成多项经贸共识,特朗普团队当时高调宣称谈判取得"历史性进展"。贝森特本人此前也明确表示,中美将在本周签署相关协定。11月2日尚在其承诺的"本周"范围内,所谓"迟迟等不到中方签字"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更像是为威胁找个牵强的借口。

外界最初有几种猜测,但稍加推敲便不攻自破。有人觉得是美方事后觉得谈判吃亏想反悔,可"休战一年"是双方共同确认的共识,覆盖了主要经贸矛盾,若真觉得不利,美方当初就不会点头认可。还有人联想到特朗普的"撕协议"前科--其第一任期内,中方秉持解决问题的诚意谈成贸易协议,他却听信纳瓦罗等人的建议,认为中方"有油水可捞"而单方面撕毁,那次背信弃义让美国企业付出沉重代价,也让中方彻底看清其贪得无厌的本质。如今美国国内经济依赖中国供应链,众多企业离不开中国市场,特朗普若再故技重施,无异于自毁长城,理性层面绝无可能。

贝森特的威胁看似针对稀土,实则暴露了美国的战略焦虑。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美国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军工装备等关键领域对其依赖度极高。美国自身稀土加工能力薄弱,大部分依赖中国进口,即便喊了多年"去中国化",短期内仍无法摆脱供应链依赖。这种"打不过又离不开"的困境,让美国在稀土问题上始终硬气不起来。贝森特的表态更像是提前"打预防针",怕中方日后用稀土作为反制工具,本质是一种心虚的预防性威胁。

美方的逻辑充满荒谬性,一边在吉隆坡磋商中请求中方"放开稀土",一边又用加税相威胁,好比病人求医生治病却挥舞拳头说"治不好就揍你"。这种矛盾言行恰恰说明,美国深知稀土是自己的软肋,却又不愿放下霸权思维平等协商。更可笑的是,美方还存在严重误判,误以为中国只有稀土这一张反制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