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热不热,就看三月二十”

2025-04-17 10:49  头条

今天农历三月二十,说灶膛里的柴火噼啪响,村头老槐树的叶子油亮得能照人。您可别小看这个日子,老辈人传下一句话:"三伏热不烫嘴,先看三月二十的天气"。眼下田里的麦子正抽穗,家家户户都支棱着耳朵等这个"天机",今年到底是顶着草帽躲日头,还是备着蓑衣防阴雨?

三伏天可不是说的"烧烤模式"这么简单。老黄历里写得明明白白,这"伏"字底下压着阴气呢!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头伏,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立秋头一个庚日算末伏。您瞧去年三伏足足四十天,活像灶王爷添了把猛火;今年倒好,从七月二十到八月十八整三十天,少受十天蒸煮。

第一桩要看今儿个的日头毒不毒。要是三月二十晒得老水牛都往树荫里钻,老话就说"热浪叠三伏"。您想啊,春尾巴上阳气就这么旺,到了三伏那不得把地皮烤出烟?这时候田里的玉米可得遭罪,叶子卷得像烟卷,根子渴得直往地下钻。有经验的老把式这时候就琢磨着早晚浇地,晌午头可不敢动锄头。

第二桩看天上挂的是不是"铜锣日"。要是今儿个太阳明晃晃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农谚里说"三伏晴百日"。您别看庄稼汉晒得黝黑,心里头比谁都慌--"晒破石头三寸土,十塘九库底朝天"。这时候就得把水渠清得溜光,囤些耐旱的豆种。不过也有好处,晒场上的麦粒子干得透亮,省得发霉长芽。

第三桩最喜人,要是今儿个雨水打湿了千层底布鞋。老辈人拍着大腿说"三伏蓑衣不离身",这可是求都求不来的好兆头。您想想,伏天里三天两头下场透雨,既压了暑气又养了墒情。稻穗能灌浆,棉花坐桃稳,连菜园子里的茄子黄瓜都水灵灵的。不过得提防着排水沟,别让积水沤了花生根。

最后一桩看风打哪边来。要是今儿个刮北风,那三伏天可就透着凉快劲儿了。您别不信,老话说"北风扫尾伏,蒲扇挂墙头"。这样的年景最宜种晚稻,插秧不烫手,扬花不怕干。连牲口棚里的老黄牛都能多嚼几口草料,省得整天呼哧呼哧喘粗气。

昨天头晌午去村口转悠,见着老张在田埂上。他眯着眼瞅日头,说了句俏皮话:"今儿这日头毒得能烙饼,三伏天怕是要热得灶王爷都想搬家。"可东头李婶子挎着竹篮直念叨:"早起晾的衣裳还潮乎着,保不齐是个多雨的伏天。"要我说这老天爷的心思比婆媳拌嘴还难猜!看看您家窗台上摆的仙人掌今儿个是支棱着还是耷拉着?大家那里还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农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