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冬天,6架中国米格-15战机冲进200多架美军飞机的包围圈,硬是打出5比0的战绩,美军参谋长范登堡当场懵了:"中国一夜之间成了空军强国。"这种从零崛起的奇迹,全靠人命堆出来的狠劲和土办法智慧。
中国空军当时菜得不行。
飞行员平均飞行才20小时,美军个个上千小时的老油条。
米格-15爬升快但设备落后,美军F-86机动性强、雷达先进。
可中国人愣是玩出花样。
高空埋伏,专等美军俯冲时突然拦截,打完就跑。
地勤白天修飞机,晚上裹斗篷睡机库,螺丝没了就拆废机凑。
补给线快断了,靠人拉肩扛硬顶。
美国人电报里写:"这打法不要命。"可就是奏效。
这背后是血泪账。
1951年初首次空战,李汉就带队击落美机,开了先河。
王海那批人把命押上战场,每次起飞都当最后一趟。
苏联帮忙教了速成法,但核心还是中国自己拼出来的。
从鸭绿江边打到越南上空,1967年代差空战还打出8比0战绩。
牺牲换来战术教科书,现在训练手册里的数据全是命堆的。
后来路子越走越稳。
仿制米格造歼-5,再到自主研发歼-10、歼-20。
技术升级了,智能检测代替手摸耳听,飞行员年飞行时间超美国30%。
但老地勤总念叨:忘不了斗篷当被子的日子,人不拼命技术再牛也白搭。
歼-20的隐身涂层灵感还来自老飞行员油桶改炉灶的土招儿。
真心服气那股子狠劲。
从一穷二白到硬刚美帝,每一步都是血换的。
现在年轻人飞歼-20,脑子得装着前辈的账。
技术再牛,根还在1951年那场不要命的冲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