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3次变天,佩通坦强势回归,柬埔寨开辟新战场,中国也有行动

2025-07-09 21:46  头条

前段时间佩通坦和洪森的一通电话,严重损害了泰柬两国互信,也炸出两国关系中无法回避的分歧。据《柬中时报》报道,柬外交部4日就柬泰边界争议的最新进展发表声明,宣布将3处古寺以及"翡翠三角区"在内的4处争议地区提交国际法院裁决。

作为回应,泰国外交部在两天后也发表声明,重申致力于和平解决泰柬边境持续紧张局势。泰国媒体指出,泰方不打算承认国际法院的管辖权,主张通过双边的边界委员会来达成解决方案。

柬泰领土纠纷的根源,其实还是欧洲殖民者。20世纪初,柬埔寨的保护国法国,和当时的暹罗签订了《法暹公约》和《法暹边界条约》划定两国边界。这两个条约依赖法暹边界混合委员会绘制的地图,但部分地段标记模糊,也就埋下了争议的种子。

到了1962年,国际法院依据法国绘制地图的裁决,将柏威夏寺主权判归柬埔寨,但寺庙主入口在泰国境内,附近的两国边界线仍未最终划定。

进入2010年代,双方因为这起争议在柏威夏寺周边发生交火,造成数十人死亡,2013年国际法院最终裁定寺庙周边领土属于柬埔寨,这事就告一段落,但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

而到了近些年争议区域发现大量稀土矿藏之后,双方就更加没有了善罢甘休的理由。政治家如果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轻易让步,不光蒙受经济损失,也无法说服国民。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但如今东南亚早已不再是法国的势力范围,它也未必有那个实力可以做到让双方都满意。

对于国际组织的作用,双方其实也不是没有期待过,但效果已经被证明并不好。在2011的柬泰冲突期间,柬埔寨曾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介入,而泰国坚决反对"国际化",东盟斡旋也未能阻止多次交火。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6月23日曾透露,已有部分国家提出调解的建议,但内容多为支持泰国主张的"回归双边谈判"。他明确表示,柬埔寨感谢友好国家的善意,当前"尚不需要第三方介入"。

但这只是暂时,柬泰国力相差并没有俄乌那么悬殊,真要发生军事摩擦,两败俱伤的可能性不小。即使这次占了便宜,也很难保证一直占便宜,武力冲突始终不是持久的解决办法。

光是关系紧张,都已经导致两国贸易冻结,仅柬埔寨一方每天就要损失近400万美元。

小国不具备资源和智慧去解决的问题,可能最终还得大国介入才能出现转机。这个大国必须被双方都信任,并且在历史上以公正著称。

最有可能协助两国解决问题的,就只剩下中国一个,中方出手协助解决问题,是有天然优势的。

首先就是中国和柬泰两国都有很深的经济关联,在这两国也有自己的投资布局,比其他国家更不能坐视它们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柬埔寨和中国经济关系密切,中国援建柬方超过3000公里道路及云壤海军基地,2025年更获得了柬方266亿基建订单及20%海岸线开发权。

正在进行的德崇扶南运河,也会极大改善柬埔寨的交通运输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中国也连续10多年成为泰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全长609公里的中泰铁路项目将深度捆绑两国经济。当二期工程完工之后,整个东南亚的交通网络也要被彻底改写。

其次就是有过成功案例。中国在2023年曾让断交7年的伊朗和沙特握手言和,虽然两者实现完全和解互信还需要时间,但至少证明了咱们的"发展导向"理念,比美西方"制裁施压"模式是更优的选择。

第三个有利因素是,比起沙特和伊朗来,柬埔寨和泰国对身为邻国的中国信任更加源远流长。无论是外交部门直接调停,还是通过刚刚建立的香港国际调解院,应该都是可尝试的途径。

要撮合矛盾的双方,除了讲道理做协调之外,物质利益的成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很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穷病",是生存资源之争。即使是民族主义的成分,也有希望在发展的大背景下得以稀释。

所以中方如果出手调解,很大可能会带着投资、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利好。除了冻结军事活动之外,还可以选择成立三方持股的稀土联合企业,引入东盟等组织来监督,做到尽量公正的利益分配,将原本的"火药桶"变成"印钞机"。

中国当前阶段的一大重点在于经略周边,所以在这类问题上,该出手时就得出手,不能让域外国家趁虚而入,破坏和平发展的环境,从而拖累我们面向整个东南亚的大战略。

比如美国官方对于这一次激化的柬泰矛盾虽然还没表明立场,但若双方冲突长期化,美国完全可能找到抓手强化与泰国的军事合作。须知泰国军方一直以来都是著名的"美粉",直到2010年代之后,才开始大量接受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

法国也有这样的念头,主动向泰方提出"调解",其实是为了推销潜艇,并换取泰国支持法国矿业公司开发争议区。从这些动向来看,外界加深介入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这就要求我们得抓紧时间,主动把风险排除在发生之前,手里既然有牌,就该及时砸到牌桌上。如果等事态恶化到新的地步,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更大,解决问题就得花更长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