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坡路的"泥船"?
自民党和维新会的整体支持率都在走低。维新会在去年众议院选举中以"全国政党化"为目标,推出163名候选人,仅有23人当选;在今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包括比例代表在内仅获7席,不足立宪民主党的三分之一。自民党也在众参两院选举中连续败北。
日本上智大学政治学教授中野晃一对澎湃新闻说,如果用家庭作比,这就相当于"结婚容易、过日子难"。正在走下坡路的维新会,希望通过进入执政联盟来正当化全国性政党的身份,但也会有被自民党同化、牵着走的风险。而且,维新会内部也有不少原本出身自民党的议员,自民党方面当然希望能让这些议员回流,重新壮大自民党。
实际上,自民党与维新会在探讨联合执政时,维新会已经在一些议题上显示出妥协姿态。维新会长期主张彻底禁止企业、团体献金,然而在与自民党谈判时态度转变,在联合执政协议中仅写明"在高市总裁任期内得出结论",既未明确"废除",也未设定具体目标。
在将政治资金问题置于次要地位的同时,维新会将"削减10%国会议员席位"作为政治改革的"绝对条件",有在野党批评称,此举是为了转移话题的"维新表演"。而且这一改革涉及国会议员制度,必须建立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之上,并非两党协议就可实现。至于维新会坚持的大阪"副首都构想",则计划在明年例行国会上推动相关法案通过。
"两党联合的根本问题是,维新是以大阪为核心的地方政党,议席主要集中在大阪周边,对自民党来说,如果与维新合作,就等于是'放弃大阪'。" 中野晃一说道。
据《朝日新闻》报道,若将当前国会势力结构套用于去年10月举行的众议院选举,全国289个单一选区中,约有一半(155个)为自民党与维新会候选人相互竞争的"重叠选区"。即使两党能克服"候选人分区"的难题,此前许多自民党议员一直依赖每个选区约1万至2万张"公明票",现在自民党与维新会能否建立"互补型选举体制"以产生协同效应仍不明朗。
维新会高层对日媒吐露心声:"如今走下坡路的维新去搭上正在下沉的自民这条泥船,又能有什么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