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声令下,加拿大对华“开火”,中国不再隐忍,宣布重磅反制措施

2024-10-02 15:36  头条

近日,中加贸易关系上时常剑拔弩张,上一次的摩擦还未平息,谁曾想不到两天,加拿大又"忍不住"了,就在美国宣布针对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禁令之后,不到24小时,加拿大政府也迫不及待跟进,宣布将效仿美国,禁止从中国或俄罗斯进口相关的汽车软硬件。

中方对此并非置若罔闻,在48小时内迅速宣布了一项重大反制决定,态度明确,立场坚定。

加拿大和中国的关系并非总是这样剑拔弩张,两国曾有过相对友好的贸易往来,中国也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的合作范围从农业到高科技都有涉及。

但近年来,加拿大在对华政策上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几乎每一步都紧跟美国的脚步,此次效仿美国制裁中国汽车产业,显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中加关系恶化的又一次升级。

加拿大副总理弗里兰公开表示,加拿大"绝对"在考虑效仿美国,禁止在电动汽车中使用来自中国的软硬件,这句话释放了强烈的信号:加拿大已经不再试图掩盖其对华态度,而是选择公开强硬。

弗里兰给出的理由也颇具煽动性,称中国的"产能过剩"和"安全威胁"是主要原因。但这些理由的背后,是加拿大在美国的压力下,企图进一步削弱中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

实际上这次制裁的真正核心,根本不是所谓的"产能过剩"或"安全威胁",而是打击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崛起,随着中国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不断进步,欧美国家显然感受到了来自中国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

以电动汽车为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重要玩家,从技术研发到市场份额,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加拿大在美国的带领下,试图通过打压中国企业来为本国和美国的汽车企业保留市场份额,表面上看是"保护国家利益",实质上是一场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动。

中方显然看透了这一点,并且在两天内做出了强硬反击,中国商务部迅速宣布启动对加拿大的一项反歧视调查,该调查涵盖了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高额关税以及针对钢铝产品的附加税措施。

商务部的声明十分明确,表示加拿大的这些措施是"歧视性的禁止和限制措施",严重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此次反歧视调查并非是简单的报复行动,而是基于多方证据和信息作出的慎重决定。

中国的反击并不局限于某一单一领域,而是采取了"全面出击"的策略,尤其是在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这样的反制手段不仅传递出中国坚决捍卫自身权益的决心,也是在提醒加拿大及其盟友,任何挑衅都会有代价。

而且,中国选择对加拿大的油菜籽等农业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实际上精准打击了加拿大的命脉之一--农业,加拿大是全球油菜籽的主要出口国,而中国则是其最大的买家之一,一旦中国大幅减少对加拿大油菜籽的进口,必然会对加拿大的农业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中加贸易关系的紧张还可以追溯到更早前,加拿大曾对中国的电动车和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彼时,中方也迅速发起了反制措施,包括对加拿大油菜籽发起反倾销调查,警告已经十分明确。

但加拿大显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这次效仿美国禁止进口中国汽车软硬件,无疑是再一次挑战中方的底线。

加拿大在效仿美国政策时,几乎是毫无保留地照搬,美国针对中国的政策至少会经过既定的调查程序,表面上看是为了彰显"法治国家"的形象,但加拿大则显得更加迫不及待,几乎是在没有任何证据和调研的情况下,直接效仿美国的做法。

如此"急切"地向美国靠拢,凸显了加拿大在对华政策上的独立性早已荡然无存,加拿大政府如此谄媚的行为,反而将自己陷入了更加不利的局面。

特鲁多政府近年来在国内的支持率持续下降,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攀升,民众对其政策的不满情绪不断累积,在这样的背景下,特鲁多政府选择对华强硬,显然是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试图通过"对外施压"来凝聚国内共识。

但这一策略无疑是短视的,与中国展开贸易战,对加拿大经济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收益,特别是对于那些依赖中国市场的加拿大农民和企业来说,损失将更加惨重。

以往的中澳贸易战可以作为警示,澳大利亚曾在多个领域对中国展开制裁,结果导致本国葡萄酒、龙虾、牛肉等行业遭受重创,大量产品滞销,澳大利亚的农民和企业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但加拿大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反而选择接替澳大利亚,成为美国的"先锋"。

如果加拿大继续效仿美国,在贸易政策上采取激进路线,双方的贸易摩擦将难以避免,但中方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中国并不会轻易退让。

对于加拿大这样的做法,中国不仅会采取精准反制,还会继续寻求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从而减少对加拿大商品的依赖,这意味着,加拿大在这场贸易冲突中的损失将比预期更加严重,而最终承受代价的,恐怕是那些已经被贸易战波及的普通加拿大民众。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