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韩联社报道,卢载宪被敲定担任李在明政府首位韩国驻华大使。此决定正逢中方出手制裁韩企之际。
【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之子将成为韩国驻华大使】
日前,中方宣布对韩华海洋株式会社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采取反制措施,禁止中国境内组织、个人与这5家企业进行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
中方的反制是有理有据的。按照《反外国制裁法》明确规定,任何"协助外国实施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组织与个人",都可以被纳入反制名单。而被制裁的这几家韩企,可以说是美国围堵中方的"打手"之一。
2024年底,韩华海洋株式会社花了1亿美元买下美国费城造船厂,随后改名、扩建,成了第一个在美国设立造船基地的韩国企业。美国政府立刻张开怀抱,把订单一股脑丢给韩华海洋,还允诺十年内让其产能翻倍。这无疑是把韩企当成"反华造船联盟"的重要一环。
换句话说,它们已经不只是"做生意",而是直接卷入了美国的经济围堵。可以说,韩企被制裁是一点儿都不冤枉的。
对于韩国来说,中方此举无异于是一记警钟。中韩贸易联系紧密,尤其是对于韩国来说,作为其主要经济支柱的造船业更是高度依赖中国。相关数据显示,韩国每年使用的钢铁中50%左右来自中国。中国的钢铁不仅质量稳定,价格还比韩国本地便宜大约15%。
【中方对韩企发起制裁】
这也意味着,一旦中方在原材料、设备、零部件等方面收紧出口,韩国造船业立刻会感到"卡脖子"的痛。尤其是目前全球造船市场回暖,中国和韩国又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韩方若失去中国的配套供应体系,其国际竞争力将被迅速削弱。
正因如此,在中方宣布反制之后,韩方并没有做出强烈反应,而是匆匆忙忙地找中方沟通过。韩国总统办公室第一时间表态,称"已启动与中方的经贸沟通渠道",希望"最大限度降低韩企损失"。
在这个背景下,韩方启用中方"故人之子"担任驻华大使,显然就更加意味深长了。要知道,卢载宪是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之子,卢泰愚是谁?他是中韩关系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人物之一。正是他在冷战末期提出"北方政策",首次打破韩方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封锁,为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奠定了政治基础。
换句话说,没有卢泰愚,就没有今天的中韩外交格局。在中国的政治记忆中,卢泰愚这个名字有特殊的"历史温度",他是韩国第一个真正向中国伸出橄榄枝的领导人。
【韩国前总统卢泰愚】
而卢载宪本人对中国也非常熟悉,他长期担任韩国东亚文化中心理事长,多年推动中韩人文交流;多次公开强调"韩中合作关系不应被外部政治影响所左右";今年8月,他还曾作为总统特使出访中国。
另外有意思的是,卢载宪还曾在采访中透露称,卢家祖上大约100年前原居山东,后来才迁往朝鲜半岛。这段血脉与地缘的渊源,让他对中国文化有天然的亲近感。
李在明在这个时候启用卢载宪,摆明了就是要打"感情牌",希望中方看在故人的面子上,对韩国手下留情。
但韩方需要明白的是,派"故人之子"赴华,固然可以释放善意,但如果没有相应政策调整,再多情面也难换实质改善。未来的中韩关系,关键在于首尔能否认清现实:韩国若继续做美国的"急先锋",只会在下一次大国博弈中再度被当"棋子"消耗。
毕竟,合作才是出路,对抗只会伤人。而这一次,北京已经用行动告诉首尔:中国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