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桑拿天”刷屏,“桑拿天”会不会成北方夏季常客?(2)

2025-07-17 15:35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翻开今年的日历,极端性一目了然。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以来已有147个国家气象站出现了极端高温,13个国家气象站突破历史极值,曾经的避暑胜地纷纷加入高温的行列。河北承德今年出现了连续3天高温天气,黑龙江的北极村、漠河等地在6月底也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 

彭应登表示:"全球变暖正在改变大气环流的稳定性,让极端天气更频繁'出圈'。"近30年来,北方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夏季降水日数增多,为"湿热"提供了水汽基础。而北极冰川融化导致极地涡旋变弱,让原本分隔南北的气候边界变得模糊,南方的湿热特征也就更容易"北上"。

"在气象统计上,30年才算一个气候最小的统计周期。"彭应登举例,上世纪80年代北方也曾有过短暂的多雨期,但若将时间轴拉长,近十年的"极端化"趋势已远超自然波动范围--这正是全球变暖在气候系统中留下的隐患。

面对持续的"桑拿天",该如何科学应对?彭应登建议,公众可结合被动躲避与主动防护,降低高温高湿带来的健康影响:日常出行不妨避开高温高湿的"峰值时段"--每天10时至16时,户外不仅气温常超40℃,高湿度还会阻碍人体汗液蒸发,容易引发中暑。若必须外出,浅色系衣物能反射部分热量,透气遮阳帽可减少头部暴晒。随身携带含电解质的饮品也很关键,这类饮品能补充出汗流失的钠、钾等元素。对于特殊人群,防护更需细致。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对高温耐受力较弱,建议每天监测体温,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不通风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