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传统习俗:“三不送四禁忌”

2024-09-16 13:30  头条

中秋节,在古代来说,最重要的节日就是元宵节和中秋节这两个节日,过元宵节,阖家团圆,互赠礼物,表达祝福;过中秋节,阖家团圆,共享月饼,互赠礼物,表达祝福。

在古代,也是家家户户会互相赠送礼物的节日。

而最常见的中秋节的礼物就是月饼啦!

但是众所周知"八月十五三不送",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句话就是在说中秋节晚上要赏月,不要送礼。

第一:不要送月饼。

第二:不要送灯笼。

第三:不要送酒。

古人有这样的一句俗语:"月饼不送、灯笼不送、老酒不上"。

这三个东西在中秋节的时候别人送给你,你都不准收。

为什么是这三样呢?

它们又有什么讲究和忌讳呢?

一、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最常见的食物,也是不可或缺的食物。

因为月饼闻起来香香甜甜,又具有着非常高的成就感外加颜值,所以在现在如今,月饼已经成为了人们馈赠亲友的一种礼物。

其实古时候的中秋节就是吃个月饼,也没有像如今一般互相之间赠送月饼了,为什么到后来出现了送月饼的风俗呢?

其实中秋节吃月饼这个习俗最早起源于唐朝,由于唐朝时期的佛教盛行,且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正好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于是就将这一天定为佛教的四大节日之一;

由此后来这个习俗就在我国各地流传开来,但是当时各地的人们各有各的特色,每个地方的人都会加入一些自己地方特色,后逐步演变成粽子、月饼等;

这种情况一直到宋代,由于宋朝时期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们的生活过得非常富足,人们就更加热衷于过节庆祝。

在这期间,人们不仅仅只有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过中秋节,同样还有农历七月十四这一天也是过中秋节的;

也正是同样因为这一天过中秋节,人们才将"过小中秋、大中秋"的习俗沿用至今;

在宋代,人们也开始吃圆形的点心,但是那时吃的是柔软、软糯的点心,这是为了纪念唐代那位诞辰在农历八月十五的伟大的唐朝诗人、书法家田横;

后来慢慢演变成如今我们所吃的酥皮、手抓皮等;

一直到了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

而且元朝时期以来中国最强大的时期,所以当时为数不少的士兵都被派往西域,驻守边疆;

而且从西域一路打到了今广东和广西一带地区,这一片生蛎壳地区最盛行吃一种叫"莲蓉"的糕点;

最开始只是用莲子、糖等制作成糕点,但是后来加入了一种新兴材料--猪油,于是加入猪油之后的糕点除了口感更加细腻、味道更加香浓之外,而且其贮存时间也更久。

宋代周密《癸辛杂识》中记载了他家在中秋的时候吃饼的风俗,有一对小夫妻,每年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都会一起做出一些椭圆形状的小米饼,如果打谷的时候偶然有一些米粒掉下来的话,也会一起捏进面团里面去做这个粽子,夫妻两个人在当地的小河边划着船,一边一起猜谜,一边一点一点地将这些小米饼扔进河里,再等几分钟后捞上岸来就发现,这些小米饼竟然全都变成了白色了。

后来这个习俗就演变成如今人们吃的月饼,每年中秋都要做两个月饼祭祀祖先。

后来有许多文人都留下了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诗词。

所以说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吃团圆饭、吃月饼早就是既定传统了。

我们之所以不喜欢送别人自家的手做月饼,是因为这样不仅容易被人说不好听,而且还让别人觉得麻烦,更何况每个人口味都是不同的,这样更让别人不喜欢自家的味道了。

二、灯笼。

"八月十五三不送"的第二个"送"就是指灯笼,也就是刚才说到的不可以给别人送灯笼。

因为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所以大家都差不多能买得起灯笼玩,但是关于中秋灯笼却有着很神秘又浪漫的来历。

现代人们在过中秋节的时候常常要赏月,这是一个赏心悦目的时候;

另外一个不能怪我们没有灯笼,那就是在夜晚较冷的时候,会有人跳舞或走路吸引众人的眼球,但其实也有一个比较真实合理性就在这里;

据说这个时候图个圆圆满满,所以晚上自己搞点花样,比如唱歌什么的吸引出来的人会比较多。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吴刚砍伐桂树,这也是常听到人们说的一句"八月十五去砍桂子"而来的。

相传当年真的发生过一个事情,汉武帝刘彻当年想要长生不老,有一天听说了仙药能让他长生不老,于是就让王嫱去调一个;

王嫱知道这件事情比较复杂,还要炼制很多东西,其中就有桂子,于是他就让王嫱去找一个叫九真七仙子的人。

其实就是汉武帝刘彻不让他造谣和移位;

所以那个"吸引出来的人多"的说法也就是为了掩盖,当时王嫱就给汉武帝刘彻这药,也没有什么用,小编认为根本没用。

三、老酒不上。

"老酒不上"也就是指不能带酒去别人家做客的意思,因为喝酒是众所周知的一件事,所以没有必要专门说明什么。

但是主要是不太适合,毕竟喝酒容易会喝醉,人一旦喝醉的话很容易发生失态行为,而这个行为又很容易造成误会和争执,而且这些行为都会对主人造成伤害,这也是不礼貌的一种行为,尤其是酒性比较大的人,比如贵族之家大军宅邸等;

因为这些地方饮酒的人往往会多一些,而且喝醉之后的小動作范围比较广,也容易对主人的客人造成伤害,这不仅会让身边的人感到不礼貌,而且很可能会打扰到主人的休息,这也是对主人的一种非常大的不尊重。

而且可能还会对世人的道德内涵造成一定影响,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成了如今我们所说的不上老酒了。

结语:"八月十五三不送"都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约定俗成,无需赘述。

而且它所说的三种东西正好也是我们中秋节要注意避免进行替代。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我们可以将手做给自己家人的月饼直接寄过去的话,那么就再也不用担心没有人肯收手做的月饼的问题喽。"

所以对于这三个东西,不仅不能送,还需要在另外三天替代。

除此之外,中秋节还有4禁忌

一忌迟,二忌"四",三忌离、四忌散。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送礼,在时间上也有讲究,老规矩就是"送早不送晚",一般中秋送礼不能在节日当天送,需要提前送,提前送是诚意和敬重对方的表现。

因为"四"的谐音一向有不好的寓意,所以在送礼的时候还得避开"四"这个双数,也不能送蜡烛、菊花等带有不好寓意的礼物。

而"离"也是一大禁忌,因为团圆与分离是相悖的,所以在中秋节送礼的时候切记不能送梨这种水果。

所谓忌"散",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散与离的意义相通,所以在买礼物的时候,不能买散装的。

要是给家里长辈送礼,更加得注意这方面,不能随便买几个散装月饼送过去,这样会显得特别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