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工首先解释了浮选工艺的核心原理:"浮选是利用矿物本身疏水(防水)和亲水(吸水)性质的差异来分选。矿石经过破碎、精细研磨达到'单体解离'后,加入水和特定的化学药剂(捕收剂、起泡剂等),在浮选槽中搅拌充气。疏水的有用矿物附着在气泡上浮至表面被刮出,亲水的脉石则留在矿浆中。"王工补充道,"现代化大型浮选厂常采用多层厂房设计。粗选和扫选通常在底层进行,而精选环节,尤其是使用高大的'浮选柱'设备时,其操作平台往往设在二层甚至更高。矿浆通过管道在不同工序间自流。"
谈及事故中涉及的关键设施--操作平台的格栅板,王工介绍了其设计初衷:"这种铁质格栅板(类似下水道盖板)铺设在操作平台上,主要目的就是方便清洁。" 他强调,"工人巡检或操作时,鞋底难免携带泥土或矿物碎屑。在格栅板上,这些杂物可以直接通过缝隙掉落下去,省去了在实心平台上反复清扫的麻烦,提高了效率。"同时,王工也指出了其结构特点:"这类格栅板通常不是用螺丝永久固定的。它们一块块铺设在由角钢搭建的支撑架上,设计成活动可掀起的样式。这是为了方便工人随时掀起格栅,对下方的设备、管道进行检修、更换或清理作业。" 但他也坦言,"这种设计在便利的同时,如果日常检查维护不到位,或者格栅因锈蚀、变形导致承重不足或移位,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基于对乌山铜矿同类车间的实地观察和对浮选工艺的了解,王工对此次悲剧的可能发生场景进行了谨慎分析:"根据通报的伤亡情况和浮选车间的典型结构,我分析学生们当时很可能身处二层围绕浮选柱的操作平台上。这个平台距离底层的浮选槽有相当高度,目测可达十几米。" 王工分析道,"事故的起点,极有可能是人员从这二层格栅平台的高处坠落。坠落的原因可能是踩到了不稳固或损坏的格栅板区域。"
他进一步解释伤亡差异:"6名学生不幸直接坠入了底层的浮选槽。槽内并非清水,而是由磨细的矿石、大量水(约1吨矿配3立方米水)以及具有腐蚀性的浮选药剂混合而成的、黏稠如水泥浆的矿浆。从十几米高度坠落,巨大的冲击力很可能导致人员瞬间昏迷或重伤,失去自救能力。加上槽内强力搅拌器(类似大型螺旋桨)的运转和黏稠浆体的阻碍,最终导致了溺亡。通报中提及的受伤老师,很可能也是在坠落过程中受伤,但可能落在了浮选槽旁边的硬质地面上,因此未坠入浆体中,伤势性质更符合高坠伤特征。"
涉事矿厂目前已停产
此前,中金黄金证券部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涉事矿厂)现在已经停产了,正在抓紧处理善后工作,后续的这个事情都要等主管部门的通知。"该人员还称,目前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处理该事件,公司目前正在等待现场的信息反馈。谈及何时复产时,上述人员表示,需要等待主管部门确认公司方面没有问题即可复产。
中金黄金于24日早间发布公告称,事件发生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前往现场组织处理,及时按相关程序上报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目前各项处置工作正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