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薯丸子
编辑|司徒夜
14年来,没人真正懂郭晶晶的"急流勇退"。
有人说她是怕伤病拖垮口碑,有人说她是急着嫁入豪门当少奶奶。
直到《人民日报》的专访戳中要害,终于揭开她退役的真正原因。
01、巅峰退役不是"躺平"
10月17日,《人民日报》用了将近一个版面报道了郭晶晶,配着两张对比鲜明的照片。
一张是2008年她站在北京奥运会领奖台上举着金牌的模样,眼神里满是青涩的锋芒;
另一张是如今站在演讲席的她,神情沉稳又专业。
提起郭晶晶,没人会否认她是跳水界的"传奇"。
从7岁被教练选中踏上跳台,到2011年正式退役,23年职业生涯里,她攒下了77金14银4铜的傲人战绩。
单是世锦赛就拿了10枚金牌,说是"大魔王"级别的存在一点不夸张。
但当记者问她最难忘的比赛时,她既没提雅典奥运的首次加冕,也没说那些破纪录的瞬间,唯独选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那时候压力大到喘不过气,全国人都觉得我肯定能拿冠军,我根本没退路。"
郭晶晶回忆时语气很平静,可背后的付出却藏不住,她在赛前就开始复刻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让人揪心的是,那段时间她膝盖旧伤反复发作,每次训练完都要治疗后才能走路,这些苦她却从没对外提过。
最终,她以415.35分的绝对优势拿下金牌,用完美表现扛住了所有压力。
可这份辉煌却在2011年戛然而止。
早在2009年东亚运动会后,她就宣布无限期休整返校读书,2010年又缺席了广州亚运会;
2011年,29岁的她正式退役。
消息一出,外界猜测铺天盖地。
有人说她要嫁入豪门享清福,有人说她是被伤病熬垮了,这些说法一传就是14年。
直到这次专访,她才说出真正的想法:
"我不想一辈子只围着跳台转,人生应该有更多可能。"
退役前,郭晶晶其实纠结了大半年。
跳台上有她最珍视的荣誉,有从小一起拼的队友,还有陪伴了二十多年的跳板,要放下哪样都不容易。
可她更清楚,运动员的生涯最多也就十几年,可人生还有几十年要走。
"我一直只练跳水,好多知识都不懂,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于是退役后,她从零开始。
去英国留学补知识,后来又考取国际裁判证。
直到巴黎奥运会,大家看到她坐在裁判长席上,才真正懂了,她当年的退役不是结束,而是她为自己人生开辟的新赛道。
02、郭晶晶早已看透
比起郭晶晶当年"一门心思练跳水"的纯粹,现在的年轻运动员可热闹多了。
打开手机,全红婵的训练视频、陈芋汐的采访片段随手就能刷到。
互联网让她们一夜爆红,却也给她们带来了不少麻烦。
说起这事,郭晶晶看得特别透彻:"高曝光是好事,但也是包袱。"
她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14岁的全红婵凭着"水花消失术"一夜成名。
连带着家庭地址都被曝光,家门口围得水泄不通。
可那时候,被骂的却是陈芋汐。
网友总拿她和全红婵比,说她"不如全红婵",骂声太刺耳,陈芋汐一度停更了社交账号。
没想到巴黎奥运会后,风向又彻底反转。
全红婵一张训练照流传出来,照片里的小姑娘身材比以前圆润了不少。
一瞬间"全红婵发福"的话题立马冲上热搜。
有人骂她"自律性差",说她"状态不行了",甚至断言她"快要退役了"。
可大家忘了,18岁的她正处在发育关键期,去年脚腕还受过伤,身体有变化本是正常事,却要平白承受这么多没来由的指责。
反观陈芋汐,却在舆论的起伏里完成了蜕变。
今年的世锦赛上,她以断层第一的成绩成为世锦赛四连冠得主。
面对曾经的谩骂和后来的追捧,她从没过多回应,只是默默把精力放回训练馆。
从陈芋汐的专注与坚韧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郭晶晶的影子。
而如今的郭晶晶,则用自己的幸福生活,为所有运动员展示了专注赛场之后,人生下半场的精彩模样。
03、家庭事业皆圆满
记者问她,怎么平衡家庭和事业?
她笑着说:
"没有绝对的排序,提前规划好就行。陪孩子的时候,我就放下工作;做公益、忙事业的时候,就全心投入。"
这份从容,正是她当年提前规划人生的回报,而这份通透,也让她给年轻运动员的建议格外有分量。
今年7月,她入选国际游泳名人堂时,丈夫霍启刚、公公霍震霆专程到场见证。
更难得的是,她从没丢了初心。
会带着孩子下田插秧体验劳作,也会在图书馆里静静陪孩子读书。
用最朴素的方式,把"踏实"二字教给孩子。
事业上,她的身份也越来越丰富。
受聘为北京景山学校体育校长,在学校里和游泳队、排球队的孩子聊训练、谈梦想;
作为广州市南沙文化会副会长,忙着推进湾区迎全运体育季活动,让更多人爱上运动;
她总说,运动员要想走得远,"坚韧"和"自律"这两样不能少,她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7岁刚练跳水时怕水怕到哭,教练把她扔进泳池呛得直咳嗽,可第二天还是攥着衣角准时站在训练馆;
12岁练高难度动作时手腕骨折,打着石膏也没歇着,坐在场边练体能、记动作要领,就怕落下一点进度。
她还提醒年轻运动员:
"珍惜训练的每一天,现在吃的苦,都是以后的底气。"
23年职业生涯里,她每天6小时以上的训练雷打不动,哪怕拿了奥运冠军,也没敢少练一组动作、多吃一口高热量的饭。
最后,郭晶晶在报纸上写了一句话:"人生如跳台、起落皆考验。"
从7岁的跳水小苗,到奥运冠军,再到如今的裁判员。
她的每一次"起跳"都不容易,每一次"落水"都能重新站起。
结语
其实她的故事、她的提醒,其实不只是说给运动员听的。
不管我们在哪个领域,只要踏实付出、提前规划、专注自己,就能跳好属于自己的人生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