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遇刺案被告将在庭审中认罪

2025-10-28 16:46  头条

2022年7月8日,奈良市街头一声巨响,执政时间长达近9年的安倍晋三在一次普通的助选演讲中遭枪击倒地。

山上彻也,一个在日本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名字的普通男人,被带入法庭,他神情冷静、态度平和,仿佛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无法逃避罪责,更似乎对自己所做之事全无后悔之意,"我认罪,"短短的几个字,却重重地敲击着所有人的耳膜。

山上坦然承认检方的指控与事实无误,但更刺耳的话随之而来,"我将安倍晋三列为目标,不是因为他的政治理念,也不是出于个人仇怨,而是因为他与'统一教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出了日本社会长久以来不愿正视的隐痛--那被称为"宗教毒瘤"的存在。

山上彻也的杀机源于他对"统一教会"的憎恨,这个宗教组织,全称为"世界和平统一家庭联合会",一度风靡日本,据他供述,他的母亲因迷信教会教义,将家庭倾所有1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466万元)捐献给该教会,导致家庭经济崩溃,生活进入绝境。

从温情脉脉的宗教敛财骗局,到让无数家庭一贫如洗的疯狂洗脑,"统一教会"早已臭名昭著,而让山上彻也无法释怀的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是上世纪60年代将这颗"种子"引入日本土壤的重要推手。

在法庭上,山上毫不避讳地讲述了自己的动机,"我认为安倍首相是当时日本政坛对'统一教会'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家族史、和教会的联系,已经毁掉了像我母亲这样的无数家庭,他不仅是带来痛苦的象征,更是制度权力的保护伞"。

冷酷的言辞不仅揭开了枪击案的背景,也点燃了日本社会对"统一教会"的愤怒情绪,近年来,日本政府虽多次承诺严查该教会的非法行为、控制其敛财模式,但究竟采取了多少有力措施,人们心里并没有个准数。

安倍晋三事件后,大众对宗教组织与日本政治的勾连更是产生了空前的质疑,这不是山上彻也一个人的悲剧,而是裹挟了成千上万普通家庭血泪控诉的苦难缩影,而对于检方的提问,山上彻也始终沉稳作答,态度坦率。

他的意图明确直白:以个人行动让公众聚焦社会的问题,他说,他从来不希望有无辜的旁观者受伤,"我的目标只有安倍晋三,他是某些问题的延续和代表,"诚然,这个从工具工厂卸职的普通人做出了极端的选择,但背后的深层悲剧却远不止一人,不止一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后,尤其安倍执政时期,"统一教会"影响力在政界的扩张并未直接受到强力抑制,反倒与多名政客越走越近,在压力之下,教会内部一些核心人员选择了低调运营,却未从根子上斩断其吸血本性。

毫无底线捐资、强取豪夺财产,这类与教会相关的恶性案件屡见不鲜,山上的母亲只是其中罪恶漩涡下的一枚棋子,这笔"宗教债",等到这一天终于以一种惊悚的方式付出了代价,然而,牺牲品却是安倍晋三。

山上的行刺向世界发出了信号:无声的挣扎总有一天会转化为尖叫的烈火,这场愤怒让人害怕,甚至难以接受,杀死一位国家领袖,终究是对法治和理性的最大挑战,但所有人不禁开始重新思考:发生在安倍晋三身上的悲剧,究竟是孤例还是社会压抑的崩裂点?

日本长期以来的一些社会顽疾为何未能亡羊补牢,却酿成一场悲剧?如今的山上彻也站在法庭上成为被告,但在日本社会的某个角落,他却意外成为一些人的"象征",网上一部分人将他称为"勇者"与"觉醒者",甚至以游行的方式表达对其极端行为的认同。

过去三年来,"统一教会"争议不断,但山上行刺事件显然并未完全触及重要利益链条的深处,更讽刺的是,和安倍有诸多相似之处的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也在尝试用温和的态度避开沸水与火焰,既不彻底清算过失,也未对山上的诉求作出多大改变。

山上彻也站在法庭上,警告早已奏效,安倍的死亡不仅是个别事件,它是一声哀嚎,是埋藏已久的火药桶炸裂的催化剂,那些为宗教盲捐而家破人亡的人们,或许并未得到答案,但山上的"愤怒"以及这次庭审的公开,将靶向点聚焦得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