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本月初,中方向韩国现任总统李在明发出了邀约,郑重邀请他出席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实际上当时韩媒体很是兴奋,要知道,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时,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受邀出席,当时被视作中韩关系的高光时刻。所以这次邀请刚传出来,不少韩媒就像打了 "鸡血",报道里特意使用了"中方主动询问"的字样,觉得 "中国重视韩国" 的信号再明显不过。韩媒刚兴奋没两天,李在明政府却用十多天 的"深思熟虑" ,最后给出 "很难参加" 的回应,理由是 "行程冲突" 和 "外交对等"。这样的理由在中韩两国看来,都属于太牵强。
这里面的关键,得从 "外交对等" 和 "行程冲突" 这两个官方理由拆开看。先说 "外交对等"-- 韩国官方没明说,但结合历史案例,可能和中方邀请的其他国家规格有关。比如今年中方明确提到的受邀国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都是传统意义上的 "战略伙伴"。韩国或许觉得,若以 "同等规格" 回应,可能需要中方在某些领域给予更明确的承诺,但目前双方在经贸、安全等议题上的共识还没完全到位。
不过更值得细品的,是 "行程冲突" ,这里藏着"看特朗普脸色" 这层潜台词。7月7日,差不多李在明收到中方邀约不久,就收到了特朗普的"关税通知",8月1日起,美国将对所有韩国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要知道,韩国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15%以上,半导体、汽车这些支柱产业更是高度依赖美国市场。不得不令人怀疑,特朗普此时将韩国这个传统亚洲盟友拉进"关照"名单,不是有意为之。特朗普这记 "经济大棒" 砸下来,李在明政府的外交决策很难不被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