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官宣一则重大消息,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正式动工,让人没想到的是,印度竟率先表示不满。
这两天还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必须牢记印度的底线》一文,语气明显强硬了不少。
一经发表便在国际社会引发热议,这难道又是妄图故意碰瓷中国的把戏?
四条红线,强硬的谈判筹码?
《印度快报》的这篇文章所提出的四项要求,竟构成了印度对华政策的所谓"底线"。
首要的一项即为"对话平等"。文中宣称,不管中印之间差距如何,中方皆须以对等的姿态来处理事务。
但其还在文中补充称,还要把尊重当成对方必须单方面妥协的条件,这一观点从侧面反应出了印度的敏感心理。
一方面想让外界承认其"亚洲大国",另一方面还常常将自己以"受害者"的一方引导舆论,从而使他国主动让步。
第二项是要求中国"率先修复信任赤字",他们竟认为由于过去的边境摩擦,作为强者的中国理应主动采取措施化解信任危机。
这就相当于一个你主动挑的事,到头来还要指责别人没礼貌乱动手,毕竟到目前为止双方还未建立起最基本的互信机制。
要知道,从五年前的中印边境冲突以来,印度可是始终对我方的经济以及战略举动都抱有高度的戒备。
时而合作时而对抗,反复的外交风格也是"信任赤字"难以修复的根源之一。
第三项直接涉及中巴关系,其要求中国限制与巴基斯坦的合作,以防"威胁印度战略安全"。
此条径直触及中国外交的基石--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我国不可能因为印度这一毫无根据的要求,放弃与巴基斯坦合作,有相关专家认为印度这一行为本质上是想去的外交优先权。
第四项聚焦经贸领域,要求中国解决贸易逆差与技术管控问题。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去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1384亿美元,中国多年来一直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
他们本国制造业发展速度慢,和我国正常贸易外还要帮助他们发展本国工业,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印度外交政策的急转弯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的一纸关税令。
战略转向,美国大棒下的无奈选择
三个月前,美国对印度的汽车、钢铁和电子产品加征了近三成的惩罚性关税,税率之高令人咋舌,同时还要求印度零关税开放农产品市场。
此一击直捣印度经济之软肋。要晓得,2021年印度吸纳外资达439亿美元,然而至2025年,该数额暴跌96%,仅余3.53亿美元。
曾经高调宣称的"印度制造"计划因供应链断裂举步维艰,但这实属印度自己作的。
前段时间我国电力行业"金字招牌"保变电气,不得不含泪贱卖印度公司股权离场,原因便是印度掌握关键技术后上演起了卸磨杀驴。
于审批流程中暗使手段,致使保变电气所递申请无端被拖延一年有余,而后政府订单尽入本地企业囊中。
但保变电气在印度的遭遇并非个例,包括三星、富士康等一众知名企业在印度上演了一出外资大逃亡。
莫迪政府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苏杰生访华时承诺重启直航、开放中企投资,并罕见表示支持中国主办上合峰会。
更深层的是资源命脉被扼住的危机,印度坐拥全球前五的稀土储量,却完全依赖中国的精炼技术。
在中国逐步缩紧稀土出口之际,印度高端产业近乎遭受灭顶之灾。
塔塔集团向宁德时代求购电池技术,信实工业找隆基绿能买光伏板。
这些现实需求逼得印度不得不放低姿态,就连其国内顶尖转型研究所都建议放宽中资企业的持股限制。
当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启动总投资1.2万亿元的超级水电工程时,印度曾叫嚣的"中国威胁论"却意外沉默
战略层面的焦虑,水电站及其区域影响力
这一转变揭示印度政府对我国战略焦虑的实质。
时间倒回2011年,印度媒体还在炒作"中国将改道雅鲁藏布江"的剧本。
然而,直至今年工程正式动工之际,印度水利部仅仅宣称要于藏南地区修筑大坝,妄图借此"抗衡中国的上游工程"。
中国的能工巧匠们运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办法,与可能发生8级地震带筑起800米级超高拱坝,令大坝抗震能力直接提升四成左右。
面对这样的技术碾压,印度《经济时报》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用无人机吊运5吨重的设备,我们连山体滑坡都应付不了。
但我国此次诚意满满,水文数据从每月推送提升至每日共享,还邀印度理工学院参与生态研究,更预留200亿度电力"南送"的期权。
这种开放的姿态,和印度去年印巴空战期间开闸放水淹没巴基斯坦村庄的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国际社会中,莫迪政府更试图在中美间走钢丝,一方面参加今年举办的金砖峰会,另一方面还加入美国牵头的"稀土联盟"。
这种变幻无常的战略,将印度外交的投机本质暴露无遗。
东西逢源的战略投机
随着我国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贸易布局不断扩展,印度开始担忧其被边缘化。
特别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孟缅印经济走廊,以及对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巨额投资,导致印度在它传统影响力范围内的地位出现动摇。
此外,在参与"四边安全对话机制"(Quad)之时,印度并未得到其预期的"国际支持"。
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口头上支持印度,但在技术转让、军事援助、市场开放等方面,提供的支持有限。
印度逐渐意识到,自身或许仅仅被视作一枚"战略棋子",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伙伴"。
而莫迪政府此时如果悬崖勒马,真诚想和我们搞好关系,那就应该拿出诚意以及态度,而不是这类无稽之谈的强硬条件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