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歼-35分为空军使用的常规起降型(外媒称为A型),以及海军舰载型(外媒称为B型)。当前生产优先级明确偏向舰载型号,以配合即将服役的福建舰进行舰载机搭配训练。央视画面中的多架歼-35,通过诸如着舰钩等细节基本可以确认都是服务于海军装备体系的舰载型,说明其上舰节奏极快。
与此同时,空军型歼-35也已开始小批量试产,并在九三阅兵空中编队彩排中亮相。作为歼-20的补充,未来或将填补中型隐身战机的战术空白。更关键的是,歼-35还具有明确的外贸属性。此前巴基斯坦、中东多国已表现出浓厚兴趣。一旦国内需求稳定,沈飞极可能将部分产能转为外贸出口。相比F-35价格高昂、技术受限、交付周期长,中国歼-35在性能、价格、可控性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极具吸引力。若能实现年产100架的稳态节奏,中国将在国际五代机市场上打出一记重拳。
▲歼-35
歼-35不仅是一款新型隐身战机,更是未来中国海空军体系化作战的重要一环。从外形上看,歼-35采用双发设计、S型进气道、大边条翼与内埋弹舱,具备良好的隐身能力与高机动性。在战场角色上,其兼具制空与对地打击能力,可搭载先进空空导弹、反舰导弹、高超音速弹药,具备极强的远程打击能力。此外,歼-35还将成为未来"无人忠诚僚机"体系的有人控制节点。配合空警-3000、歼-20、运油-20及高超音速导弹,中国正构建出一张以五代机为核心的作战网络。
而高产能,则是这一切体系实现的基础保障。从"一个月一架"到"每周两架",从传统钳工装配到全自动脉动生产,歼-35的量产节奏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真正迈入了"大规模制造"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沈飞28万平米新厂房的投产,不仅是对F-35模式的回应,更是对"世界五代机产能第一"宝座的宣示。未来3至5年内,歼-35将成为中国海军的隐身利刃、中国空军的空中多面手,以及军贸市场的明星产品。而这切切实实的"百架年产能",正是中国五代机真正从"有"到"强"的关键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