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戴黑礼帽的匈牙利作家,沿着李白足迹走遍中国,在街头逢人便问:"你认为李白和杨贵妃做过情人吗?"
诺贝尔文学奖即将揭晓,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再次成为赔率榜上的热门人物。这位名字拗口的作家,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他迷恋中国文化,崇拜唐代诗人李白,甚至要求全家改用筷子吃饭。
拉斯洛的作品《撒旦探戈》以其火山岩浆般缓慢流淌的长句和深刻的人类困境描写而闻名,使他囊括了包括科舒特奖、马洛伊奖在内的重要匈牙利文学奖项。
"他从中国回去后,就要求全家人改用筷子!"拉斯洛的译者兼好友余泽民在回忆文章中这样描述。
1991年,拉斯洛以记者身份第一次访问中国,这次旅行给他带来了巨大震撼。
回到布达佩斯后,他染上了"中国病"。他不仅在家听京剧,在外吃中餐,还不忘搜集所有与中国相关的书籍。
他还有个别致的中文名字:"好丘"。这个名字既有"美丽山丘"之意(他的家姓来自一座山丘的名字),又借"丘"字与孔子挂钩,表达对中国圣哲的尊崇。
在所有的中国文化中,拉斯洛对唐代诗人李白的迷恋尤为深刻。他惊讶于在唐代的中国,竟会出现一位在欧洲人看来如此"现代派"的诗人。
他特别欣赏《赠汪伦》,称赞这首诗"妙极了,比兰波的情诗更动人"。
1998年夏天,拉斯洛在余泽民的陪同下,专门来到中国沿着李白的足迹走了近十座城市。
旅程中,无论碰到谁,他都会上前询问:"你知道李白是谁吗?你能背李白的诗吗?"
他甚至会提出一些欧洲式浪漫的问题:"你认为李白和杨贵妃做过情人吗?"这些问题常常让被问者措手不及。
拉斯洛不仅是一位中国迷,更是当代文学界的重要声音。他的代表作《撒旦探戈》创作于1985年,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成为经典。
他的作品以冗长而复杂的句子结构著称,深刻探索人类集体的幻灭、生命的虚妄以及孤独的存在。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曾盛赞他是"欧洲当代最具哲理性的小说家"。
2015年,拉斯洛凭借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获得国际布克奖,这进一步巩固了他在世界文坛的地位。
拉斯洛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还影响了他周围的人。他的现任妻子多尔卡毕业于罗兰大学中文系--准确地说,这位女孩是受拉斯洛影响而学中文的。
拉斯洛曾表达过他对文学翻译的看法,特别提到了他的中文译者余泽民。
"这部《撒旦探戈》,你们在中国读到的这本书是他的作品,不是我的,"拉斯洛说,"中文《撒旦探戈》里的每一个词都是他写的。"
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超越了一般外国作家的猎奇心态。在他看来,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人文博物馆"。
拉斯洛的《撒旦探戈》开篇描绘了一个破败的集体农庄,阴雨连绵,居民在绝望中等待救赎。而现实中的他,却在中国文化中找到精神家园。
他的中国妻子多尔卡常说,拉斯洛的书房里堆满了李白的诗集和与中国相关的书籍。对拉斯洛而言,文学没有国界,只有人类共同的情感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