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查后,印乐法师任少林寺新一任住持。
之前,印乐法师在白马寺担任方丈20年,不论是在佛学界还是在民间,都有很好的口碑。
之前大众对印乐法师最常见的认知,就是严格执行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己亲自带着和尚们种地、晒麦子,最拿手的技巧是驾驶拖拉机和挖掘机。
不过个人品行很多时候不重要,因为有作秀的可能,关键还是看这20年执掌白马寺期间,印乐法师都做了什么。
一个词总结,就是「去商业化」。
现在寺庙很多都会有收费开光,而白马寺是免费的,把东西给僧人,就会做加持,想随喜可以,不给钱也行。
现在很多寺庙香灰都是可以卖给信徒的,白马寺无所谓,直接去香炉里面铲都可以,僧人不会阻止。
现在寺庙周围都有很多盈利性的商铺,白马寺直接全部收归寺庙统一管理,利润全都公开化,投入僧团、庙宇建设或者公益活动。
这清单列下来还有很多:
功德箱上贴捐款二维码,白马寺禁用;
各种商业演出,白马寺不做;
寺内吃饭喝茶收钱,白马寺免费……
这些东西不是白马寺自己做宣传,就是去过的游客自己的亲身体验。
一个庙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就看有没有喧嚣、有没有推销、有没有珠光宝气,就能直观感受到。
而印乐法师本人的履历,也很能说明问题。
1966年生于河南桐柏,1982年16岁时于桐柏山剃度出家,1983年在南京栖霞寺受具足戒。
等到1986年考入中国佛学院,1990年本科毕业,印乐法师成为了改革开放后首批系统接受现代佛学教育的僧才。
咱们不推崇学历至上,不过这样的经历让他更具有现代眼光。
比如,引入了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寺庙里面开始探索财务透明化,这点就很厉害。
再比如,他意识到寺庙不可避免会成为风景区,僧人必然要做一些接待活动,那就会缺少学习时间,于是规定每周一、三、五,僧人必须集中学习,并且还会请各地高校的专家学者,来给僧人讲课,这也很厉害。
所以他主持白马寺以后,直接把白马寺变成了清修的样板,没有表演,没有营销,就是让寺庙归回正常,回归修行。
总归,印乐法师在白马寺的所作所为,恰好是现在少林寺非常需要的。
少林寺热闹了这么多年,是该静一静了。
少林寺商业体系,也是该破一破了。
各位大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