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前一天是绝日:“四绝日5不做”

2025-11-05 13:31  头条

立冬,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同时还是二十四节气十月节令。

早在20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之前,人们已经有了测定节气的设备和方法。其中,设备主要有圭表和漏刻等,方法更简单,就八个字--"日参昼影,夜考极星"。简单来说,就是白天测量正午日影长度和太阳的角度,晚上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

到了商代的时候,已已经测定完至点(冬至、夏至),周代时又增加了"二分"(春分、秋分)的概念。自此,古人的四季观念也已经形成了。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八个主要节气,标志着"四立"节气已经确立并被测定。

立冬是冬季里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公历11月7日或8日,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北;同时,太阳的位置也刚好到达黄经225°时交节。今年的立冬,是交节在公历11月7日,农历九月十八这一天。

立冬的前一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民间称为是"绝日"。

从节气上来看,一年当中有4个绝日,被称为是"四绝日"。分别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立节气"的前一天。

古人认为"四绝日"是季节转换的节点,气场交替不稳定,需要采取一些行动来顺应时节的变化。

具体来说:

立春前一日:冬季(水旺)结束,春季(木旺)开始,水气将绝。

立夏前一日:春季(木旺)结束,夏季(火旺)开始,木气将绝。

立秋前一日:夏季(火旺)结束,秋季(金旺)开始,火气将绝。

立冬前一日:秋季(金旺)结束,冬季(水旺)开始,金气将绝。

这种说法,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他们认为季节交替时气场混乱,前一季节的"气"将尽未绝,后一季节的"气"将生未生,属于不稳定的过渡期,故称"绝日"。

2025年的11月7号就是立冬了,立冬的前一日是"绝日",老辈人提醒,不论多忙,也要牢记5不做,平安入冬!都是指什么呢?下面分别来看一下!

1、不吃过于生冷的食物

实际上,不只是冬天,一年四季最好都不要吃太多生冷的食物,更忌滥饮滥食。

不吃生冷食物,是因为,冬天本来就寒冷,再多吃在冬生冷的食物会使人体寒性更大。这样一来,显然是不好的,易让寒气入体,从而影响脾周的运化功能。

2、不​吃过于辛辣食物

老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到了冬天可以多吃萝卜、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防寒。

但不建议吃过于辛辣的食物,比如,像火锅、烤羊肉串等辛辣的食物。因为,冬天本来就显干燥,再过多食用辛辣的食物,可能会使"火气"更大,很容易耗伤脾胃。

3、不要头发不干就睡觉和不要睡觉露脚

立冬一到,能够明显的感受到,一天比一天风大,也冷得快了。所以,建议大家晚上最好不要洗头,不容易干透。

这样我们入睡后,可能会导致湿气进入头部容易引起头痛甚至是感冒等一些不适,对身体健康不利。

另外,提醒大家,立冬之后,晚上不要露脚睡觉。因为,老话说"寒从脚起",将双脚露在被子外面睡觉,可能会让寒气进入体内,容易伤关节。

4、不要饮酒过量

而"四绝日"还不能再吃饭时,饮酒过量!古代人饮酒讲究的是"小酌几杯"适度最佳。毕竟"酒"也被称之为"穿肠毒药"。

而过量饮酒,就会使人心神大乱,甚至出现酒精中毒,胡言乱语,胡作非为的事情。所以绝日饮酒,切记不要贪杯!

5、不要小事争吵不休

最后值得关注的就是,明日九月十七日,既是"四绝日之一"还是"大凶之日"。古时候民俗认为,此日应当调平心态,尽量让家宅和身心,保持安静祥和的状态。这样与人与己都更有益处。

因此这一天"最忌讳因为家庭琐事"或者是"工作中小事"与家人或者同事,争吵不休。这样做不仅会"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打破"单位与家庭的和谐氛围。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从此人人也都不喜欢与你交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