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担心出现的局面出现了。在美国以"对等关税"为名,向全球贸易伙伴发起无差别加税后,中国第一个站出来反制。这一态度给了其他经济体极大鼓舞,加拿大紧随其后,欧盟则向中国学习,瞄准特朗普最看重的目标。
4月9日,加拿大正式启动对美国汽车加征25%关税措施。这一税率与美国对加拿大汽车征收的关税完全对等,大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意味。美国汽车业依赖加拿大市场,2024年对加汽车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加拿大选择的25%税率既能精准打击,又避免过度伤及本国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不仅自己亲身上阵,加外长还号召更多国家参与进来,并强调加拿大正与欧盟、亚洲国家合作,继续施加最大压力反制美国。不得不说,作为美国最忠实的"小弟",加拿大此举着实让人意外,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加拿大"苦美久矣"。
欧盟的报复性关税最具杀伤力。同一天,欧盟委员会全票通过对美国加征25%关税的反制措施,成为继中国和加拿大之后,对美关税采取反制措施的又一大经济体。
欧盟的反制清单广泛,包括铝、钢铁、烟草及农产品等,而农产品里,最主要的是大豆。需要注意的是,大豆、高粱等美国农产品在中方的反制清单里。为什么中国和欧盟同时猛打美国大豆?这会对特朗普产生什么影响?
能同时被中国和欧盟选中,美国大豆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数据显示,美国大豆产业年产值达1240亿美元,相当于肯尼亚全国GDP,可直接创造22.3万个就业岗位。目前全美超50万农户参与大豆种植,覆盖中西部广袤农田,形成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而大豆的相关产品渗透到日常生活:食用油占超市货架70%,饲料支撑全美畜牧业,生物柴油占可再生能源市场35%。
尽管美国国内对大豆的需求很大,但出口才是大豆成功的基础。美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其产量的一半以上销往约80个国家,2024年出口额达245亿美元,这比任何其他农产品出口都要多。
到目前为止,中国是最重要的美国大豆市场,每年进口价值150亿美元的美国大豆,其次是欧盟,尤其是德国、西班牙和荷兰,这些国家每年购买价值约20亿美元的美国大豆。眼下美国对全球发起关税大战,中国和欧盟反制美方,对大豆出手,也在情理之中。
更何况,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大豆质量也不错,完全可以替代美国大豆的缺口。从2018年特朗普发起贸易战之后,中国越来越多地转向巴西进口大豆。此后,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持续下降,而巴西目前占据了中国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2024年,巴西向中国出口了价值366亿美元的大豆,而美国出口了价值121亿美元的大豆。
但是,这里面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农业是特朗普的票仓。要知道,这一次特朗普能当选,美国农民出了不小的力气。没想到特朗普上台转身就发动关税战,随着反制国家越来越多,反制目标越来越精确,未来不止是大豆,其他农产品也将严重受阻。长此以往,这些"铁票"将成为反对特朗普的坚实力量。
抛开中国不提,从加拿大到欧盟,这些盟友的"反水",意味着风向确实变了。特朗普自以为抡起关税大棒,各国都会俯首帖耳,殊不知,他高估了美国。短短一周时间,无论国内国外,反美反特朗普声浪此起彼伏。
如今的特朗普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对中国加税已经高达125%,这个额度基本属于"硬脱钩"了。再继续加下去,还没把中国逼上谈判桌,美国自己就撑不住了。所以特朗普决定换个策略,对75个国家暂缓加税,只保留了对中国的"对等关税",通俗点说,就是收缩战略集中对付中国。
这招一出,就意味着特朗普发起的这场对全球的"关税战",彻底失败了。大概可以预测,特朗普未来将走拜登的老路,拉帮结派对付中国。只是不知道,上演这出"烽火戏诸侯"之后,美国是否还能取信于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