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真快,一眨眼三月已经过半了。春风一吹,万物复苏,照理说这会儿正是燕子闹腾得最欢的时候。今年这燕子是真回来晚了?老话说"怕燕子晚归"到底怕的是啥?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了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往年这时候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飞的燕子,今年却稀稀拉拉没见几只,好多燕子的巢穴,到现在还空着呢。
农村有句谚语说"燕子不过三月三",今年这规矩算是破了。您看屋檐底下空着的燕子窝,这事儿可不简单,燕子整整一个月没露面,怕是真要出大问题。
燕子迁徙从来不是浪漫旅行,而是一场精密的生存博弈。今年它们迟迟不回来,其实就是给咱们敲响了警钟"。你看地里的嫩苗冷得打哆嗦,湿土没两天就干得梆硬,这些都在告诉咱们,"气候异常"。
老农谚说"最怕燕子晚归",到底怕什么呢?
燕子晚归不光是因为怕冷,还可能预示着要闹旱灾。老农谚说,"燕窝空,水缸空"。老辈人早就发现,要是燕子不来搭窝,或者回来得又晚又少,那夏天保不准得干旱。
从科学上讲,也有一定道理。燕子筑巢需要用到泥土,而且它们喜欢在相对湿润、靠近水源的地方安家,这样既方便取水和泥,也利于捕捉昆虫。
燕子可是捉虫的好手!蚊子、苍蝇、螟虫、蚂蚱这些害虫,它一天能吃掉不少的害虫。庄稼地里有燕子帮忙捉虫,那可省了不少事,所以大伙儿都管它叫"庄稼的好帮手"。
燕子回来早晚跟害虫闹腾的时间是挂钩的。要是燕子回来迟了,就错过了,害虫扎堆孵化的关键时期,不能及时把害虫消灭在刚孵化的时候。
所以农村谚语有一句"燕子误了三月三,害虫得闹小半年"的说法。这话听着是有点悬乎,但话糙,理不糙,燕子这捉虫能手来晚了,害虫没了克星,可不就得可劲儿祸害庄稼么。
燕子晚归跟倒春寒有啥关系?其实燕子最怕冷了,它们就跟个"活的温度计"似的。要是北方天还冷飕飕的,不适合它们生儿育女,它们才不着急往北飞呢。
所以农谚里就有了:"燕子晚归,冷风催泪"。
说白了,燕子晚回来就是在给咱们报信呢,后面可能还会有冷空气活动,就是老话说的"倒春寒"。
春天这天气跟小孩儿脸似的,说翻就翻。这倒春寒一来,温度唰地就掉下去了,刚下地的种子、才冒头的嫩苗,哪经得起这么冻啊,轻则伤着,重则冻死,一年的收成可就要遭殃了。
古人传下来的农谚确实有道理,毕竟是多少代人攒下的经验。不过现在有了更为科学的技术,又有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倒也不用太执着于农村谚语。
不过话说回来,看着燕子啥时候回来的自然现象,这事既能知道时令变化,又能看天气变化,也挺实用,也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