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亚当·史密斯的观点,相较于美国政坛的那些"对华鹰派政客"来说,还是比较务实一些的。
他看到了中国必将崛起的未来,也很清楚以美国当前的实力,难以阻挡时代发展大势,所以干脆退而求其次,选择一种"中美共治"的和平方案。
这种思潮不仅在美国政坛蔓延,也影响到了美国民间的对华舆论氛围。
继此前中文互联网上的"赛博对账"之后,不少美国网民通过网络对中国有了新的了解。
而近期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公布的一份民调也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美国民众认为,中美应该友好合作。

中美关系
这其实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美国因对"自身霸权地位可能跌落"的焦虑,或许会让他们经历一个阵痛期。
但最终在一次又一次对华围堵失败之后,美国终究不得不选择接受现实,寻求跟中国缓和关系。
就比如这次中美经贸磋商,尽管特朗普极力掩饰,试图将这次失败包装成胜利,但负责主导谈判的美国财长贝森特,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就在近日,贝森特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就宣称美国可以在2年内,找到替代中国稀土供应的新方案。
但事实证明,美国由于自身的成本和技术问题,最快也要在5到10年内,才能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而那个时候的中国,早就实现稀土技术的更新迭代了。

美国财长贝森特
贝森特的豪言壮语,与其说是对中国的宣告,倒不如说是对自我的安慰。
毕竟特朗普的任期也只剩下3年多了,想要在他任期内解决稀土供应问题,本就不切实际,要想获得稳定的稀土供应,就得学会以平等尊重的姿态跟中方打交道。
要是还想搞施压制裁那一套、动不动就将中企拉入"出口管制清单",最终只会是自讨苦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