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策略!央企国企也不愿拿地了(3)

2024-09-10 10:19  经济观察报

调整策略

一位上市房企的财务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网,一块土地拿错了有可能让公司爆雷,"一点不夸张"。

房企想要发展必须投资拿地,但当前拿错地的风险太高,因此,调整投资策略、提高投资标准成为多数房企控制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

招商蛇口将投资范围缩小至10个城市。招商蛇口副总经理伍斌表示,要聚焦城市区域深耕,核心城市的投资占比将达到九成以上。

王强说,年中,他们公司对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研判的结论是,拿地的风险依然较大,所以进一步收紧了投资。

王强所在的公司总部有一个几十人组成的投资研判团队,对每个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及热点区域进行综合评估,以此确定重点投资的区域;同时负责评估城市公司上报的计划投资项目。

第一个评估指标是地块的毛利率,任何地块都必须达到两位数的毛利率。如果毛利率不达标,即便是半年可清盘的项目也不考虑,这是最重要的红线之一。

第二个评估指标是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将项目所有潜在发生的成本结合去化周期、利润率等指标,为每一个参拍的地块设置价格红线。

第三是评估当地的未来市场走势。一个项目从拿地到开盘销售至少需要四个月到半年时间,投研团队需要对开盘时及去化周期内的市场作预判。一个项目的去化周期如果超过两年,原则上不会考虑投资,除非未来有巨大升值空间。

金茂将投资策略总结为"早""责""深""细""准"五字诀。"早"就是早获取项目信息,让投研团队提前介入;"责"是责任明确,总部、区域和城市三级并一级,分别从不同维度看问题;"深"是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到,减少失误和偏差;"细"是项目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观察到;"准"是结果,即拿对地。

由于2022年之前拿地的毛利率下降较为严重,金茂试图通过获取毛利率高的项目,来提升整体毛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