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2》若卖160亿饺子公司或赚11亿!

2025-02-15 15:37  源媒汇

众志成城,《哪吒2》的票房,被2亿观众托举到了100亿元。

根据灯塔APP显示,目前《哪吒2》的分账票房已经超90亿元,其中片方可从中获得35亿元。作为5家光线系公司出品的影片,《哪吒2》的爆红,没有让任何一位影业友商搭上"顺风车"。

除了《哪吒》,光线传媒(下称"光线")的动画电影系列不接受外部投资,是一个 "冷知识"。

自从2013年光线投资了《大鱼海棠》制作公司"彼岸天"之后,动画电影业务,就逐渐成为光线在业内布局的一个重点方向。公司不断挖掘动画界的新锐导演、制片人如田晓鹏、张春、饺子、刘敏等,这些人成立的影视公司,光线旗下的动画厂牌"彩条屋"也全部参与投资。

之后的电影项目,光线便与这些导演组成"联盟",共担利益风险,成为唯一的出品方。所以可以预见,之后光线的两部重量级IP续作--《大圣2》和《大鱼海棠2》推出后,最大的赢家或许依然是光线。

01

不是错失了,而是进不去

2024年的微博之夜上,光线董事长王长田,带着哪吒和敖丙两个玩偶站在最角落;台下,只有光线自己的艺人丁禹兮呐喊助阵。

这个画面,在《哪吒2》爆火后被不断提起,以凸显"最不看好你,偏偏你最争气"的"美强惨"叙事。

观众更喜欢以此嘲讽微博眼光差,错失了最大赢家--微博投资了春节档的所有电影,独独少了《哪吒》。

实际上,当时《哪吒》和《熊出没》作为档期两部动画片,均带着主角玩偶登台,被分别安排在两侧,并非是微博故意冷淡;而微博的"错失",也不单纯是一个眼光问题,真实原因是光线在动画电影市场的野心,使其从一开始就不打算让别人分一杯羹。

同样是动画电影,《熊出没》就十分喜欢"卖大佬面子",出品稳定后不断让出投资份额,也因此成为不少影视公司在春节档的"固收"项目。但光线走的是另一条路,更加艰难但回报也更加丰厚。

《哪吒2》的出品方共有五家,其中3家是光线的全资子公司,另外两家则由导演饺子(本名"杨宇")实控,第一出品方"成都可可豆动画",彩条屋持股30%。

图片来源:灯塔APP

这个"光线+彩条屋+青年导演、制片的制作公司",是光线近几年动画电影的经典出品模式。比如已经备案或将在年内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三家出品方中就有导演田晓鹏所实控的"十月文化",彩条屋在其中持股28%;《大鱼海棠2》的出品方"彼岸天",则由导演张春、梁旋实控,两人合计持股70%,彩条屋持股30%。

已经上映的《姜子牙》、《小倩》、《昨日青空》、《大护法》等影片,均采取同样的出品阵容。导演、制片人实控的公司中,彩条屋的持股比例往往在20%-30%。

这种模式与其他电影不同的是,票房成功后实际上只有两方分钱,导演个人的收益极其可观。近期招商证券便测算,如果《哪吒2》能卖160亿元,饺子实控的两家公司或可赚到11亿元。

2024年12月时,光线发布了一份对外提供财务资助的公告,向"彼岸天"借款2700万元,年利率8%,在2028年6月前还清借款本息。

彼岸天当时正在筹备《大鱼海棠》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作品。公告也提到,这些资金将用于其动画影视作品的制作需要。

从这份财务资助中,至少可以发现一点,在已经有了成功前作的基础上,彼岸天的融资并不成问题。而在制作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公司并没有选择引入外部投资者,而是向光线借款。这不仅代表着光线在项目开发中的话语权,也是用另一种方式向业内宣告:这些早早就被光线扶植、培育出的新生力量,是不会让其他影视公司吃到"现成饭"的。

02

华谊的路,王长田走多几步

事实上,这种"包工头式"成立厂牌、绑定导演的路子,最开始是华谊先走的,其中最大的厂牌就是冯小刚。因为冯小刚的一系列电影,华谊还以"非诚勿扰"为重要IP,建成了不少实景娱乐的基地。

但是,绑定一个已经有不少成名之作的著名导演,并不比从零开始寻找一个有才华的新人导演更容易。为了加固与冯小刚的合作,2015年,华谊就用10亿高价收购了冯小刚公司70%的股权,换来了冯氏的五年对赌。然而此后冯小刚的作品一年不如一年,对赌自然失败。

光线如今也喜欢做绑定。但走的这条路,比当年华谊要谨慎得多。

比如光线为了跟邓超建立合作,投资了邓旗下公司"橙子印像",但股份只占27%。这还是在影视行业十分火热、影视公司各种大手笔并购不断发生的2013年。王长田在为"明星"光环买单时,生怕迈大了步子。

这种合作,如今还在"细水长流"般地维持着。邓超最新的作品《胜券在握》,光线也位列主要出品方。2020年光线还向橙子印像提供过财务资助,欠款于2021年还清。

图片来源:灯塔APP

与华谊喜欢绑定成名导演不同,王长田从很早就对伫立在台前的这些明星兴趣不大,他更喜欢"向后看",做产业链衍生方面的投资。

同样是在2013年,为了扩大电视剧领域的布局,王长田以9亿元的高价,入股了当时行业内的佼佼者新丽传媒,获得了27%的股份。仅仅过了5年,腾讯便以33亿元的对价收购了这些股份。这笔投资,光线净赚22亿元。

2016年,王长田看中了"猫眼"背后代表的在线票务平台在互联网发行时代的竞争力,果断投资,截至目前尚保留16.87%的股份。王长田是如今猫眼娱乐的董事长,近几年光线与猫眼在电影、电视剧的宣传发行上,合作也愈发密切。

03

动画IP能否成就"中国迪士尼"?

王长田曾经说过一句话,光线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内容产业里无法逾越的高峰,未来重要的娱乐产品,都与光线有关。

天眼查显示,目前光线对外投资的公司共有196家,其中影视、动画、主题公园甚至VR技术公司,均有涉猎。

迪士尼的成功来源于多元化的业务,电影、主题公园、衍生品以及流媒体和强大的IP库。而光线从版图的扩张来看,确实有成为"中国迪士尼"的野心。

首先是动画领域的护城河,依靠旗下彩条屋的不断筛选,已经建立了起来。

彩条屋已经投资了20家动画公司,签约了60位编剧和导演,通过多厂牌多项目的策略,使得人才培养计划取得很大成效。"神话三部曲"的IP矩阵,正在以不同的视角深挖本土传统文化的富矿,《哪吒2》所引发的热度,很大一部分在于公众对其现代叙事语言的共鸣。

而从IP运营来看,光线在漫画、游戏上的产业链条也逐步建立起来。彩条屋旗下的一本漫画APP+电影重制的模式,便是其中之一。而后与泡泡玛特、腾讯等企业在玩偶、游戏上的合作,也能看出后期的巨大想象力。

目前来看,光线与迪士尼最大的差距,还是在于IP落地的实景娱乐业务。

虽然中国的"Z世代"更偏向"谷子"经济,但如果有一座"封神"乐园,对于延长IP生命力,也有更大的加成作用。2014年时,光线就想在上海建立一个"中国电影世界项目",之后在湖南和江苏扬州都有签订相关协议,但目前仅有扬州的一期项目完工。离一座真正的IP主题乐园,还有非常远的距离。

截至2月14日收盘,光线的市值已经突破千亿,达到1019亿,成为目前中国影视传媒股中的大哥。但或许没人能想到,是一部动画片将这家公司送上了影视一哥的位置。

目前,《哪吒2》正在海外上映。这或许也是一个提示:影视资本巨头的目光,恐怕应该从押注流量上转移出来。富含中国元素和东方美学的影视出海,正在为行业描绘一个更加宏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