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暧昧关系:不看脸,只看这些感觉

2024-09-30 15:55  头条

就算是世界末日也要谈恋爱的韩国人最近整新活了。

众所周知,韩国人很爱谈恋爱,并且十分重视外貌。受韩流偶像剧的影响,许多人都幻想拥有一段浪漫养眼的爱情。但这次,韩国人决定来点不一样的。

他们抛弃看重外表的传统,开始参与不看脸的「盲选约会」,没想到竟然有许多人「未见先钟情」。

不看脸的爱情真的能成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让爱情产生的魔法到底是什么。

爱情真的能盲选吗?

现代人如何开启一段关系?

在交友软件上传凸显自己外貌优势和独特品味的照片,凭眼缘左划右划,划到地老天荒;或是和相亲对象分坐两边,把学历、收入、房子、车子摆在桌上,让它们去评估关系是否能发生。

这是忙碌的当代人进入关系最快捷的方法,但「快餐式交友」也让人见识够了人类的多样性,如果我们不再丈量和计算,把心动的发生交给感官和本能,会发生什么?

「黑暗咖啡馆」就这样在韩国出现,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25~29岁女性和30~34岁男性将它变成了周末的活动趋势。

▲图片来源:Unsplash

在进入咖啡馆之前,参与者首先要在一个软件上传自己的情况,不需要照片和聊天,AI会根据资料进行配对。选出的两个人去到黑暗咖啡馆,从海洋、水果和木质中选出一种主题气味,然后进入相应房间开始谈话。

期间他们身处黑暗环境中,无法辨认对方的外表。视觉受阻放大了其他感官,约会的人将靠嗅觉、听觉等建立联系。

一个小时后,参与者要做出选择:立刻见面、交换联系方式还是把这次见面留作回忆。绝大多数参与者都选择了立刻见面。

不看脸的约会成功率这么高,是真爱出现,还是新鲜感作祟让人小鹿乱撞?其实,环境和形式带来的加成可能更多。

  • 相似性效应

说是爱情盲选,其实并不随机,AI早就根据参与者的资料,把相似的两个人进行配对。而不少研究都表明,我们会被和自己相似的人吸引。

我们和他人的相似性分为实际相似性和感知相似性,前者是我们实际上的共同点,后者强调相信我们有很多共同点。

发表在《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上的一篇研究发现,我们对一个人了解很少的情况下,高度的实际相似性会让我们被对方吸引。

▲图片来源:Giphy

另一项发表在相同杂志的研究解释了为什么相似性会激发好感,包括5个因素:

  • 共识验证:遇到相似的人会让我们感觉不孤独,更有自信;
  • 认知评价:我们认可自己,自然就会认可和自己相似的人;
  • 被喜欢的确定性:我们认为与我们有更多共同点的人更有可能喜欢我们;
  • 愉快的互动:和跟自己相似的人一起玩会更愉快;
  • 自我拓展的机会:当人们和跟自己相似的人互动时,更可能看到自我拓展的机会。

有趣的地方在于,研究者们还发现在长期关系中,实际相似性没有影响,而是感知相似性影响较大。换言之,走入恋爱或者婚姻之后,相信彼此很像比实际很像更重要。

  • 气味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每个人身体里都存在着一种可以吸引别人的味道,它会直接引起大脑的反应,产生性冲动。有一些研究认为那是一种叫费洛蒙的外激素,但人类是否真的有信息素,学界仍然未达成共识。

不过,气味的确在人类交往中有重要作用,大部分人会觉得伴侣的味道好闻、令人安心,也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散发着自己喜欢味道的人做伴侣。

盲选参与者们首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房间味道,嗅觉又在黑暗环境中被放大,被舒适的气味包围,也为心动加了分。

  • 吊桥效应

吊桥效应是指当人们站在晃动的吊桥上,因恐惧而颤栗时,可能以为自己对此时见到的人产生心动。因为这两者的生理反应是类似的,都是血压升高和呼吸困难。

和陌生人待在陌生、漆黑的环境里,难免会有些害怕和紧张,再加上对约会的期待和好奇,心脏开始打鼓。参与者可能模糊由外部环境带来的生理变化和心动之间的区别。

当然,选择「立刻见面」也可能不是想和对方继续发展,仅仅是想看对方的长相,出于讨厌和好奇也可能做出这个决定,比如「浪费了一晚上,我倒要看看这人长什么样」。

迫不及待见面的人反而可能是更在乎外貌的人,不管是否聊出了暧昧,都想要确认对方是不是符合自己审美。那么,如果见面了不喜欢对方的长相,还能发展下去吗?

盲选后,真的能不看脸吗?

「我怎么爱你?让我细数,我爱你到灵魂所能达到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文学极尽词藻去描绘人们坠入爱河的心情,但从生理的角度来看,坠入爱河似乎与爱意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大脑神经肽和神经递质促成的结果,这被称为「爱的神经内分泌学」。

一项研究让受试者观看异性的照片,同时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他们的神经活动,几天后这些受试者将参加速配活动。神经活动图像证明了,参与者能在看照片的几秒钟内就判断出谁是自己想约会的人。

那么,大脑是如何判断的呢?社会心理学有一个理论叫薄片撷取(Thin-slicing),只需要很少的接触,我们就能对一个人的人格、情感和智力等方面作出准确的评价。

在感情上,憧憬爱情的人们脑海中往往都有一个理想型,它随着我们经历的增多逐渐变得具体。当遇到某个人时,储存在大脑中的理想型档案就会被调出与之进行比较,只需要几秒钟,我们就知道对方是否有吸引力。

研究发现受试者看到某些照片时,大脑的背内侧前额叶皮层(dmPFC)、扣带回皮层等区域有明显活动。而带来大脑活动变化的人,正是他们在之后的约会活动中选择的人。因此,研究者可以从受试者的大脑活动预测他们接下来会跟谁发展关系。

而且,大脑的活动与参与者的择偶标准有关,当受试者更看重对方的外表,或更看重自己的特殊偏好,大脑不同区域被激活的程度不同。根据这种不同,研究者发现,用来预测参与者会和谁约会的最准确的因素,是他们对别人外在美的评价。也就是说,大家还是挺看脸的……

在心动的瞬间,大脑被激活,进而分泌多巴胺、苯乙胺、内啡肽等物质,让人感到兴奋愉悦,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认为自己遇到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

但是,这时我们其实还没有跟对方建立起真正的联系,没有产生更深层次的亲密感,那只是一种即时的情绪高涨。许多研究都得出这样的结论:浪漫爱情的产生只是一种生理机制,而不是一种情感,我们只是对多巴胺上瘾了。

它并不稳定,也容易消退,有过crush经历的人都知道,对理想型的喜欢只需要一个瞬间就能下头。心动只是感情可能的开始,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继续下去,建立长期的关系呢?

坠入爱河了,然后呢?

关于怎样才能获得美好的爱情,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史坦伯格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不是三角恋!而是理想的爱情应该包含:亲密+激情+责任/承诺。

激情也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生理状态,它十分强烈,让人激动兴奋,对彼此产生极大的兴趣、喜爱和性冲动。它往往是一段关系的开场,充满激情的爱无比浪漫、令人沉迷。

▲图片来源:Giphy

激情的感觉会让人上瘾,但只有激情的爱难以长久甚至会带来伤害,快感与痛苦相伴相生。激情过后,我们需要与对方建立起亲密。

亲密是一种感情上彼此依恋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双方清楚地了解彼此,并且能很好地理解和尊重对方,给予对方精神支持和帮助,遇事可以分享和沟通,共同面对问题、解决矛盾,两个人之间有紧密牢固的情感纽带。这时大家的幸福虽然不如激情期那么热烈,但有十足的安全感。

有了激情和亲密,其实已经是一段非常浪漫的关系,但如果想要关系长久下去,还需要承诺。

承诺指要有意识地去坚持和维护感情。爱无法坐享其成,我们都是复杂且独一无二的个体,想要彼此靠近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心意。如果对待感情不认真总想玩弄,关系自然无法长久。

罗伯特·史坦伯格认为,一段爱情如果有高浓度的激情、亲密和承诺,它就是一个完美的等边三角形。如果其中某个元素较低,三角形的边长就会不等,形成各种各样的爱情类型。

▲图片来源:wikipedia

完美的爱情或许在某个阶段存在,但它很难一直存在。等边三角形只是奢望,不等边三角形才是我们现实中感情生活的常态。

一般情况下,伴侣都会经历从迷恋式爱情,到浪漫式爱情,再到友伴式爱情的过程。

随着相处时间变长,彼此越来越了解,生理的激情减弱,亲密和承诺增加,此时我们会感到自己和对方交织在一起,对方就好像另一个自己,能够尽情分享快乐、痛苦和秘密。它虽然平淡,但是能带来源源不断的、稳稳的幸福感。

所以啊,不要再说老夫老妻是「睡在上铺的兄弟」了,人家只是进入了另一种更稳定的爱情模式。而且,即便是友伴式爱情,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激情的存在,激情只是减弱了而已。

爱情三角理论或许提醒着我们,高亲密感和承诺是一段稳定长久的感情不可或缺的,而激情是爱情的助推器和保鲜剂。它的存在很重要,但并不是维持爱情的基础。

所以,回到最开始,爱情盲选只是一个不牢靠的开始,想要收获一段持久稳定的爱情,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不过,获得一段长久的爱情并不是所有人的目标,也有人一开始就想好了只想体验新鲜感和阶段性的快乐,那么在过程中感到快乐也足够了,但记得要跟对方坦诚相待哦~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