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量贩零食行业巨头之一的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在港交所启动了IPO,对港股市场发起上市冲击。
如果能够顺利上市,鸣鸣很忙将成为又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量贩零食企业。
鸣鸣很忙成立于2019年,由两家量贩零食品牌"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合并而来。其中"零食很忙"由晏周2017年在湖南长沙创立,"赵一鸣零食"由于赵定2019年在江西宜春创立,两家企业在2023年11月完成合并组成了现在的鸣鸣很忙集团。
从招股书的股权结构来看,晏周和赵定均为控股股东,其中晏周为集团董事长,赵定为董事。
招股书显示,截至去年末,鸣鸣很忙目前有14394家门店,是国内最大的零食连锁零售商,较同类量贩零食企业万辰集团旗下的门店数量,还要多出198家。
至2024年底,鸣鸣很忙的收入达到393.43亿元,招股书期内3年收入、利润均在持续增长。门店单店的SKU数量一般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规模商超休闲食品饮料产品平均SKU数量的2倍,在库SKU共计超过3380个。
统计显示,作为近年来增速最快的行业,国内的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还在在持续增长,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4.9亿元。
量贩零食行业头部开出1.44万家门店
招股书显示,从2022年-2024年间,鸣鸣很忙的收入分别为42.86亿元、102.95亿元、393.4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03%。同期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约为0.82亿元、2.35亿元、9.13亿元,复合增长率同样高达234.6%。
2022-2024年鸣鸣很忙毛利率稳定在7.5%-7.6%区间,净利润率则从1.7%提升至2.1%,经调整后净利润率保持在2.3%水平,呈现量贩零食行业"薄利多销"的特征。
鸣鸣很忙去年也经历一轮大开店时期,全年新增门店近8000家,到去年末共有14394家门店。
从门店数量、收入和利润额来看,鸣鸣很忙都比另一家量贩零食行业头部企业更高一些,是最大的量贩零食企业。
从鸣鸣很忙的门店形式来看,加盟店是主要的经营模式,到去年末超过1.4万门店中,只有15家自营店,加盟店占比达到99.9%。
这也和这家量贩零食公司的经营模式有关。财报显示,公司的主要收益方式是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这一收入占比达到99.5%,加盟费和服务收入不足0.5%。
这一模式和一些奶茶品牌类似,主要通过向加盟商销售产品带来营收,但会进行统一的品牌、定价、门店形象输出和运营管理。相较于直营门店,这一加盟模式可以让品牌和加盟商的密切度更高,避免单纯加盟费所带来管理问题。
同时,鸣鸣很忙的加盟商数量从2022年的994家,发展到2024年的7241家,规模逐步扩大。但最大的五大客户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分别为2.6%、1.5%及1%,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9.8%、5.8%及2.5%,由此降低对单一客户对依赖。
下沉"消费激活"的县域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鸣鸣很忙1.4万家门店所覆盖全国28个省份和线级城市,有58%位于县城和乡镇,进入了1224个县,在县城中覆盖率达到66%,对下沉市场深度覆盖,并有1.2亿注册会员数量。
事实上,近年来县城市场的消费力在被激活,更多的零售新业态和场景都在县城市场出现,因此不少新零售品牌也将县域作为市场竞争的一项重点地区。
从成绩来看,下沉市场的确带来更好的收益。大范围的市场覆盖率,也给鸣鸣很忙带来了更高的销售额,去年公司的GMV达到555亿元,同比涨幅达到262.4%。
从近3年GMV来看,作为以线下门店为主的零食品牌,鸣鸣很忙的销售额和门店数量有着正相关。
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还只有1902家门店,当年的GMV为64.47亿元;2023年和赵一鸣合并之后,门店数量就达到了6585家,GMV也随即达到153.25亿元;到了2024年,门店数量和GMV均刷新数值。
同时近3年每家门店日均单量分别为385单、388单、452单,虽然有所增长,但同比增幅最高只有16.5%,由此可见每家门店带来的销售单量存在上限,但门店数量和整体销售额和经营指标关联更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照2024年休闲食品饮料GMV计算,鸣鸣很忙成为国内最大的连锁零售商。
有零食连锁行业从业者表示,量贩零食门店下沉有优越性:"县域市场相较于高线城市,更有线下消费的习惯。量贩零食能做到线下和线上的价格一样,线下直接购买的速度还比线上更快,有更好的消费体验,而且相比一般商超,量贩零食的供应链更强,价格更低,种类更多,消费者怎么会不来呢?"
鸣鸣很忙在招股书中表示,会策略性升级门店网络、围绕市场需求迭代产品、深耕现有产品组合并不断开发新产品类别、发展自有品牌产品、持续优化升级供应链体系、提升数字化水平和提高管理效率,是公司的未来战略。
由此可见,冲刺港股市场的鸣鸣很忙,扩张的步伐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