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农村老人的养老一直都是社会痛点话题。而农村养老金收入也是农村朋友们在缴纳养老保险以来一直在关心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下自农村养老金开始调整以来,在基础养老金方面国家调整的数据:从2018年到2024年,农村养老金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2018年农村养老金大致在70-80元/月,2020年提高到88-93元/月,2022年上调至98元/月左右,2023年达到103元/月,而2024年,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103元提高到123元,增幅约为19.4%,是自201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涨幅。
那么此前不光是中央经济会议还是财政部、人社部的工作会议,都将农村养老金放在了重要位置,说是要为广大的农村老人上涨养老金。那么一般来说,农村养老金的调整是在每年的七月份左右,但是现在已经有不少地区开始对养老金进行调整:
如江苏昆山,从1月份开始将基础养老金提高10元,达到690元;江苏常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490元提高到515元,上涨25元;陕西潼关县,基础养老金上涨10元,达到191.5元等;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153元提高到163元。
从上涨金额来看,这些已经公布养老金的地区平均上涨幅度都低于去年,属于比较平均的涨幅调整,其中江苏的养老金调整还是相对较好的。具体来说,各地区的养老金调整金额和调整比例都不一样。目前仍有很多地区仍未公布本地区的农村养老金调整方案,但是从这些地区透露出来的信号,还是可以预期到今年的养老金涨幅调整的。
预计今年的农村养老金调整涨幅将会是一个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上涨金额大概在每个月上调10元到20元左右,最有可能的调整金额是每个月10元或者15元。这是考虑到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江苏省,调整金额可能是20元以上,整体调整后的金额可能是在几百元上下,其他的地区应该能够得到200元浮动。
但是这仍然不够,从基础养老金最低水平每月70元到现在每月123元,看似已经上涨了很多,但实际上,对农村的养老生活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和帮助。因为物价每年都在涨。
如今物价不断上涨,农村老人的生活成本也在增加。如一斤猪肉价格在20-30元左右,123元仅能买4-6斤;一袋10公斤的大米价格在50-60元,买两袋大米就花去大部分养老金;一桶5升的食用油价格在70-80元,再加上水电费、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支出,123元的养老金远远无法满足农村老人一个月的基本生活开销,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经济压力较大。
虽然说农村养老金一直都是国家关心的重点,但经过这些年的调整,农村养老金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境:比如说待遇水平较低、财政支撑压力大等。虽然说村养老金也是有个人账户养老金,但是在基础养老金方面,标准普遍都不高,多数地区每月仅百余元,在物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这点钱对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开销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另外,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不断增多,而缴费人口相对减少,这使得养老金基金的支付压力进一步加大。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既要保障民生等其他领域的支出,又要补贴农村养老金,财政负担日益沉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养老金待遇的提升空间。
不过 今后农村养老金还是会继续调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财政收入稳步增加,为养老金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未来养老金有上涨的空间和动力。但由于领取养老金人数持续增加,缴费人口相对减少,养老金基金支付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涨幅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预计在5%-10%左右较为合理。也就是说,农村养老金想要实现大额的上调还是要看各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如果说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较好,那么养老金调整的金额出现明显涨幅也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