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联合本土高管,拿供应链安全当幌子,抢走中企全资买下的安世半导体控制权,转头就发现美国在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上让步,直接宣布暂停9月29日出台的穿透性管制措施,一停就是一整年。
荷兰当初帮美国打压中国半导体时那股底气,眨眼就成了笑话,可荷兰为什么非要冒这么大风险抢中企的资产?抢来的企业没给它带来好处就算了,怎么还拖垮了全球汽车供应链?

美国那套所谓的穿透性管制,其实就是美国靠长臂管辖逼盟友站队,不管企业注册在哪个国家,只要沾点美国技术、美国市场的边,就得跟着限制和中国的半导体合作,而荷兰,就是美国重点拉拢的对象。
9月29日,美国正式出台这套管制措施后,还特意给荷兰政府递了个信号,中企全资收购的安世半导体,因为CEO是中国人,按规则肯定会被列入管制名单。
这话一下戳中了荷兰的软肋,安世可不是普通小公司,它是全球汽车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龙头,在荷兰本土扎了好多年根,每年贡献的税收能占当地高科技产业税收的12%,还直接带了近5000人的就业。
所以荷兰政府一算账,要是安世真被美国盯上管制了,不光税收得缩水,还可能闹出失业问题,这损失它可扛不住。

可荷兰没想着跟美国掰扯掰扯,反而动了歪心思,既然美国要管,那干脆把安世的控制权抢过来,这不就既能避开管制,又能把这块优质资产攥在手里?
更妙的是,还能把锅甩给美国,对外就说是为了规避美国管制,才不得不调整企业控制权,中国要追责,也该找美国算账。
打定主意后,荷兰政府动作特别快,直接联合安世半导体的荷兰籍高管里应外合,绕开中企母公司,偷偷改了企业治理章程,把核心决策权、生产调度权全转到荷兰本土团队手里。
对外,它把这套操作包装成维护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对内,又拿保住就业稳定税收安抚民众。

当时荷兰政府估计还挺得意,觉得自己既占了便宜,又没得罪中美,可它忘了,中企能花300多亿全资买下安世,早就把产业链攥得死死的。
荷兰刚把控制权抢到手没几天,中方就直接拿出了反制措施,管制安世半导体中国分公司的产品出口。
这招看着简单,却精准戳中了安世产业链的命门,荷兰压根没搞明白,中企收购安世后,早把全球化布局理顺了。
虽然产品的前期晶圆制造、中期封装前测试,放在荷兰和德国的工厂,但最关键的封测环节,全集中在中国分公司。

因为封测是半导体生产的最后一公里,不管前面工序多精密,芯片只有经过封测,才能有实际能用的功能,才能装到汽车上。
安世生产的汽车功率半导体,70%的订单都得靠中国分公司完成封测后才能交付。
荷兰抢过去的,其实就是个半成品生产线,没有中国分公司的封测支持,那些晶圆就是一堆没用的硅片。
反制措施一落地,全球汽车行业立马坐不住了,就拿德国大众来说,它在狼堡的工厂,就因为缺安世的功率芯片,直接停了3天产。

还有法国雷诺的某条电动车生产线,也不得不缩减产能,就连美国本土的福特汽车,都因为关键部件断供,推迟了两款SUV的上市计划。
这些车企一开始还以为是临时短缺,等查清楚是荷兰抢企导致的断链后,不满情绪直接爆发。
美国福特的高管公开说荷兰这鲁莽操作,把全球产业协作都给破坏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更直接,给荷兰政府发了函,要求尽快解决问题,不然就要追究经济损失。
这下荷兰彻底慌了,之前还以为抢了资产就能高枕无忧,没成想反而把全球车企都得罪了。
负责这事的荷兰经济大臣,赶紧表态愿意跟中方进行建设性对话,可这会儿主动权早不在荷兰手里了。

中方的反制不光保住了中国分公司的自主权,还让全球都看清,荷兰所谓的供应链安全,不过是抢资产的借口。
眼看局面要收不住了,荷兰赶紧找靠山,它对外翻来覆去强调,抢安世是为了规避美国穿透性管制,言外之意就是我是帮美国做事,出了问题也该美国兜着。
这套说辞还真有点用,欧盟其实心里清楚,荷兰这操作根本不合市场规矩,但为了跟美国保持对华统一战线,还是选择站荷兰这边。
欧盟贸易委员甚至放话,要是中方不取消反制,欧盟可能启动经济反制核选项,包括限制中国电动汽车进口。

荷兰当时估计觉得自己稳了,有美国的管制当理由,有欧盟的施压当后盾,中方早晚得妥协。
可它没料到,美国根本没打算为它兜底,刚结束的中美经贸会谈上,美国主动提出暂停9月29日的穿透性管制措施,期限一年。
理由也很简单,美国企业也受够了供应链断链的苦,福特、通用这些车企的游说团队,早给白宫递了报告,说再这么下去,美国汽车行业今年得损失近百亿美元营收。
美国这么一撤,直接把荷兰的借口砸得稀碎,之前荷兰说抢企是为了避管制,现在美国暂停了管制,安世半导体不管是谁控股、CEO是哪国人,都能正常做全球生意。

那荷兰之前的操作,就从规避风险变成了单方面破坏供应链,欧盟之前的站台,也成了无的放矢,总不能再拿美国管制当理由施压中方了。
更尴尬的是,之前跟着荷兰一起指责中方的欧美盟友,现在全变了脸,德国政府先是表态希望各方通过对话解决产业分歧,再也不提支持荷兰。
还有美国商务部更直接,绕开荷兰,私下联系中方,问安世中国分公司的复产时间表。
荷兰这下成了孤家寡人,帮美国当了马前卒,结果美国先一步和中方妥协,把它晾在了原地。

现在的荷兰,正被三面夹击,日子不好过,第一重压力就是全球车企给的,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已经牵头,联合福特、大众等20多家车企,向荷兰政府提了赔偿诉求,初步算下来损失金额超过20亿欧元。
美国车企更直接,放话要是荷兰3个月内解决不了安世的供应链问题,就取消未来5年对荷兰半导体企业的订单。
另外还有安世半导体本身的烂摊子,荷兰当初抢来的控制权,半点实际收益都没捞着,因为缺了中国分公司的封测支持,荷兰工厂的半成品堆得像山一样,每个月亏损近8000万欧元。
而且中企母公司被抢权后,已经开始转移技术,把部分封测技术授权给中国本土企业,还和国内车企签了长期供货协议,等荷兰想回头跟中方谈合作时,才发现自己手里的筹码早没了。

再加上荷兰作为欧盟成员国,一直说自己遵守市场规则,这次强抢中企资产的操作,让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对它没了信任。
就连欧盟内部,都有成员国批评荷兰把政治博弈凌驾于产业协作之上,影响了欧盟的整体形象。
回头看荷兰这段经历,其实就是一场选错阵营的悲剧,它以为跟着美国打压中国能捞好处,结果成了美国博弈的弃子。
以为抢了资产就能掌控供应链,结果没搞懂产业链的核心逻辑,以为有欧盟站台就能高枕无忧,结果盟友在利益面前最先倒戈。

现在荷兰一夜之间成了小丑,可不是调侃,而是实打实的写照,当马前卒没问题,但得先看清自己的位置,抢资产容易,但得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扛住后果。
如今这烂摊子,荷兰就算想收拾,恐怕也得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而这代价,本就是它当初自作自受的结果。










